[发明专利]沿淮区域鲜食玉米和鲜食甘薯一年两熟制高效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07680.6 | 申请日: | 2015-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7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明;刘君;李师默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0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23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域 鲜食 玉米 甘薯 一年 两熟制 高效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我国沿淮区域农作物种植模式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沿淮区域鲜食玉米和鲜食甘薯一年两熟制高效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沿淮区域是指我国淮河下游两岸农业生产区域,位于我国南北气候交界带。该区域土壤以砂质壤土为主,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常受春旱、夏涝、低温连续阴雨等灾害影响,年日平均气温14-16℃,年平均无霜期210-23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100-2300小时,年降雨量900-1100毫米。该区域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模式是小麦-水稻、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为主,辅以小麦-大豆(花生、甘薯)等一年两熟制,是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由于该区域的土壤、气候等特点,充分利用温、光资源,适宜发展特种经济作物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沿淮区域鲜食玉米和鲜食甘薯一年两熟制高效种植方法,筛选出鲜食玉米和鲜食甘薯优良品种,形成该区域一年两熟制的高效种植模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区域种植方法有两种种植模式,其一是春种鲜食玉米—夏栽鲜食甘薯的一年两熟制,其二是春栽鲜食甘薯—夏种鲜食玉米的一年两熟制,春季应适时种植,以清明前后为宜,不能迟于4月15日,确保7月底春季作物全部收获并秋季作物种植结束,秋季作物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收获。
其中,春种鲜食玉米—夏栽鲜食甘薯的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的具体种植步骤如下:
(1)春季种植鲜食玉米
品种选择:选择符合该区域生态环境的高产、优质、抗病的优良品种,甜玉米选用晶甜3号;糯玉米选用江南紫糯、苏科糯2号或苏科花糯2008;
田块选择:选择土层深厚、肥力好、通透性好、pH中性偏酸、排灌方便的田块;由于鲜食甜玉米的遗传特性,需要与普通玉米隔离种植,以免串粉;隔离采用空间隔离,隔离距离在400米以上;有树林、村庄天然屏障时,距离适当缩小;
种子处理:鲜食玉米种子易受地下害虫危害,造成缺苗,采用种子催芽播种的方式;选取饱满健壮的种子,先用清水浸泡24小时,再用质量浓度50%多菌灵或质量浓度75%托布津500倍液浸种2-3小时,捞出后清洗干净;催芽过程是将上述浸泡种子放在铺有棉布或其它的容器中,在种子表面喷适量的40-45℃的温水,盖上湿布,在25-28℃的温度下催芽,24小时后芽出齐;若外界温度低采取催芽增温措施促进种子萌发,芽以露白为好,不宜太长;
适时播种:当土壤温度稳定在10-12℃播种,在清明节气前后,不能迟于4月15日;或采用穴盘小拱棚育苗,时间可在3月底前后,育苗移栽时间在玉米幼苗2叶一心期,移栽时适量浇水保证活棵,育苗移栽节约种子和提早成熟;大田准备,对地块进行深翻后爆晒数日,施入农家肥1000-1500公斤/亩,或施入有机质含量≥25%的有机肥500公斤,并加施N18%、K2O16%、P2O58%的三元复合肥15-25公斤;直播采用点播和穴播,播种以清明前后为宜,不能迟于4月15日;播种深度5-6厘米,每点(穴)播种2-3粒种子,栽培密度在3200-3600株/亩,行距50-60厘米,株距25-30厘米;
田间管理:当玉米长至3-4叶期时进行间苗和移苗补缺,移苗时带土,栽后浇水,在傍晚或阴天进行,5叶期定苗,每穴留1株;并结合中耕除草,合理排灌,苗期土壤水分在持水量50-60%时不灌水,拔节后土壤水分保持在持水量70%;在拔节期、抽穗期与灌浆期各进行一次追肥,追肥以N肥为主,根据实际情况亩追20-50公斤尿素;鲜食玉米具有多蘖、分杈的特性,为保证果穗产量和等级,应及时除蘖打杈,尽量避免损伤主茎和叶片;由于鲜食玉米易出现一株多穗的现象,在抽穗期应及时去除下部多余的果穗,保留上部一个果穗;花期及时做好人工辅助授粉,使籽粒饱满,果穗整齐,提高产量和质量;
病虫害防治:鲜食玉米易招致玉米螟、金龟子、蚜虫的危害,尤其必须抓好苗期害虫和中后期玉米螟防治;为保持鲜食玉米的无公害,尽量少用化学农药,使用BT生物农药防治虫害,决不能使用残效期长的高毒剧毒农药;防治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用杀螟杆菌、白僵菌粉滴新叶;药剂防治应在抽雄前进行,用生物农药苦参碱、阿维菌素、BT菌剂;或使用质量浓度80%敌敌畏乳油2500-3000倍液,灌心10-15ml/株;
适期采收:甜玉米果穗吐丝后22-25天含糖量最高,皮最薄,适宜采收,过早过迟采收会影响其品质和口味;糯玉米以乳熟期结束采收最佳;本区域鲜食玉米的采收期在7月中下旬,确保7月底前采收结束,腾出茬口准备栽植鲜食甘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师范学院,未经淮阴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76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