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玻璃压延机的压力自动调节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05863.4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0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陈见;章寅;冯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3/00 | 分类号: | C03B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061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压延机 压力 自动 调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延玻璃生产设备领域,主要应用到一种薄玻璃压延机上的压力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压延玻璃的成型,是将熔制好的玻璃液转变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制品。成型必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这是一个冷却过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态转变为可塑态,再转变成脆性固态。压延机是用于玻璃生产线,位于熔窑和退火窑之间,其主要作用是将熔融的玻璃液压延成型为玻璃带,并将玻璃带输送进退火窑,它是压延玻璃成型的关键设备。
玻璃液经溢流口沿下唇砖上面流入上下压延辊中间,玻璃液通过水冷的一对压延辊,随辊子转动玻璃带被向前拉引至退火窑,随着压延辊的转动,玻璃带在冷却的同时被辊子向退火窑方向拉引着,玻璃带的厚度靠调节上压延辊和下压延辊的间距来保证,但是玻璃带在经过压延辊时得到急速冷却,表面形成一定的张力作用于上压延辊,使得上压延辊存在跳动的趋势,会出现玻璃厚薄差不均匀,这就得靠压延机上部的压力调节系统来给压延机的上压延辊提供一定的压力来保证辊子的平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薄玻璃压延机的压力自动调节系统,带有储能功能、更为紧凑的自动调节压力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薄玻璃压延机的压力自动调节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从而能通过压力传感器感应压力值并反馈使电机升降机进行自动加压或减压的压力调节。
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弹簧,弹簧套筒,行程开关,撞块,升降机,固定升降机支座,支座,底座框架,支架,铰接支座,压杆,上压延辊,及下压延辊,所述固定升降机支座和所述支座为铰接,所述支架和所述弹簧套筒铰接,所述支架和所述底座框架间铰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升降机丝杆上用于检测并反馈压力值,通过所述撞块和两个所述行程开关来控制所述升降机的丝杆行程。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框架的下端支撑块焊接于压延机上部平台上。
一些实施例中,在需要向所述上压延辊加载压力时,启动所述电机升降机,所述丝杆向上运动,压缩所述弹簧,所述弹簧储存能量后会释放能量,把包裹所述弹簧的套筒向上顶起,所述套筒随之会推动所述支架作用到所述压杆上,最终力加载作用到所述上压延辊上。
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上压延辊需要降低压力时,则再次启动所述升降机,使所述升降机的丝杆向下行走,所述弹簧的弹力减小,所述弹簧作用于所述支架上的力也在减小,最后作用在所述上压延辊的压力随之减小。
一些实施例中,当压力值稳定后,同样的设置好压力值波动范围,当波动范围超过预设值后,传感器会反馈到电机,会自动启动电机来调整压力,保证压力值的稳定。
一些实施例中,当玻璃液温度、粘度等因素造成玻璃带张力变化时,所述上压延辊上所加载的压力会发生变化,这变化值会反馈到所述压力自动调节系统,自动启动电机来加载或者卸载压力,保证压力值的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薄玻璃压延机的压力自动调节系统,弹簧装置能储能再释放,通过杠杆支架推动压杆的伸缩,能缓慢的加载和卸载压力,不至于使升降机的输出压力刚性加载于压延辊上,另一好处是本装置带有压力自动调节系统,时时跟踪反馈压力值,不停的修正压力值,从而保证了压延辊所受压力值的稳定。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示例说明本发明主旨的描述,以清楚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薄玻璃压延机的压力自动调节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发明的范围。
现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薄玻璃压延机的压力自动调节系统。
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为:带有一套弹簧储能机构,并且还带有一套自动加压反馈跟踪系统,能通过压力传感器感应压力值并反馈使电机升降机进行自动加压或减压的压力调节系统,使整个装置变成一种高效节能稳定的新型压力调节系统。
压力调节系统的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58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