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伴有臭氧及空气负离子的熏蒸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05789.6 | 申请日: | 2015-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7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H33/06 | 分类号: | A61H33/06;A61H33/14;A61M37/00;A61N1/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 11395 | 代理人: | 李向东 |
| 地址: |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伴有 臭氧 空气 负离子 熏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或保健目的的熏蒸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伴有臭氧及空气负离子的熏蒸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熏蒸疗法又称为中药蒸煮疗法、中药汽浴疗法、药透疗法,热雾疗法等,是中药外治疗法的分支。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
中药熏蒸的药物治疗作用直接与皮肤相关,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除有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作用外,还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中药熏蒸疗法就是利用皮肤这一生理特性,药物中的有效成份可直接在接触的肌肤部位产生药效,或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层运转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效。皮肤的吸收渗透与湿度有关,药汽的湿度正好增强吸收渗透的效果。蒸汽的温热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周围组织营养得以改善,蒸汽的温热刺激还使毛孔开放,全身出汗,让体内“邪毒”随汗排出体外。对于皮肤外表或浅表部位的病症,内服药鞭长难及,局部血药浓度难以令人满意。而通过中药熏蒸却直达病所,起效迅捷,故一直以来受到医家的重视和患者的欢迎。
臭氧,又称富氧、三子氧、超氧。是已知可利用的最强的氧化剂之一。在实际使用中,臭氧呈现出显著的杀菌、消毒、降解农药的作用,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菌剂。臭氧可使细菌、真菌等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氧化变性,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牙胞、病毒、真菌等。常见的大肠杆菌、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杀灭率在99%以上。臭氧还可以杀灭肝炎病毒、感冒病毒等,臭氧在室内空气中弥漫快而均匀,消毒无死角。臭氧能杀死病毒细菌,而健康的细胞具有强大的平衡酶系统,因而臭氧对健康细胞无害。
现有技术中采用电解的方法产生臭氧时,必需采用直流电和指定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如:铝为阴极,铂为阳极,电解高氯酸水溶液可产生臭氧;或以二氧化铅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电解水产生臭氧等等。但是,非惰性电极材料在电化学情况下工作电极寿命很短。所以,以上采用电解法制取臭氧的方法一般局限于在实验室使用;当采用其他非指定产生臭氧的电极材料进行电解水溶液或水时,只能产生氧气,而不能产生臭氧。
目前,传统中药熏蒸治疗手段单一,临床应用的适应症范围有限,对于许多适应症也只能作为临床上一种辅助的治疗手段来使用,极大的限制了其功效的利用和发挥。臭氧作为一种高效杀菌灭毒的强氧化剂,鉴于电解法制取臭氧技术的发展现状,难以将臭氧制备技术结合到中药熏蒸疗法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伴有臭氧及空气负离子的熏蒸方法。解决当前中药熏蒸治疗手段单一,功能发挥有限,应用范围较小,以及杀菌灭毒能力有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伴有臭氧及空气负离子的熏蒸方法,使电极在电解或放电状态下对熏蒸用水溶液进行加热,将水溶液中的水分解产生氧气,并将氧气电解或放电成氧原子,使氧原子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臭氧,同时还生成有负离子。
优选地,所述负离子包括空气负离子。
优选地,向熏蒸用水溶液中加入改变水溶液导电性的溶解物使所述电极对水溶液进行电解或放电,所述溶解物选自无机酸、无机碱、无机盐、有机酸、有机碱和有机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改变所述电极之间的距离使电极对水溶液进行电解或放电。
优选地,改变所述电极之间的电压使电极对水溶液进行电解或放电。
优选地,所述电压是直流电或交流电或脉冲电。
优选地,所述电极为惰性电极。
优选地,所述惰性电极为石墨、铂或金。
优选地,所述电极为两个以上。
优选地,还包括通过控制产生臭氧的反应过程中的电流大小,调整生成的臭氧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57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镀钛PCB铣刀
- 下一篇:吸屑型龙门铣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