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浸入式相变冷却高密度计算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02395.5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5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高红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5/16 | 分类号: | G06F15/16;G06F1/20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浸入 相变 冷却 高密度 计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密度计算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浸入式相变冷却高密度计算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信息技术也随之应运而生。尤其是当前互联网行业的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分类、分析、处理、存储。目前网络数据的承载主体—数据中心,其空间已经被成千上网的服务器、存储机柜所占据,随着互联网业务量的不断增加,数据中心网络数据的计算量越来越高,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取更大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密度成为行业需求。但计算系统计算能力的提升,给散热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浸入式相变冷却高密度计算系统,其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高密度的计算能力,满足行业不断提升的高密度计算需求。
本发明所述一种浸入式相变冷却高密度计算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浸入式相变冷却高密度计算系统,包括一个密封机柜和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柜中的若干计算节点,所述密封机柜顶部加装密封顶盖,所述密封机柜中灌装有浸泡计算节点予以散热的低沸点冷却液,所述计算节点中设置有至少三个主板,且每个主板上设置有两块双路CPU,实现有限计算节点空间内CPU高密度部署,同时所述密封顶盖与计算节点之间设置有冷凝器;当密封顶盖扣合,机柜内计算节点运行时,计算节点产生的热量传导给冷却液,冷却液蒸汽被上方的冷凝器冷却,得以液化的冷却液回流进机柜中,实现该高密度计算系统的相变冷却过程。
优选的,所述密封顶盖与所述密封机柜侧壁旋转连接,相对密封机柜能够旋转打开。
优选的,所述冷凝器采用软管连接结构,能够随着所述密封顶盖转动方向转动打开,不影响计算节点插拔维护。
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柜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节点固定导轨,通过节点固定导轨所述计算节点能够竖插在机柜中。
优选的,所述计算节点为1U节点,所述计算节点中设置有三个主板,每个主板上设置有两块双路CPU。
优选的,所述计算节点的下端设置有供电接口,相应的所述密封机柜的底部设置有供电铜排,计算节点通过供电接口连接供电铜排进行取电。
优选的,所述计算节点的数据线及信号线从其顶部引出,相应的所述密封机柜的密封顶盖开始有I/O通道,所有计算节点的数据线及信号线汇集到I/O通道中。
优选的,所述冷却液为沸点在55-65摄氏度的冷却液。
优选的,所述冷凝器上设置有进液口和排液口,冷凝器采用机房冷却循环水制冷。
本发明的一种浸入式相变冷却高密度计算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浸入式相变冷却高密度计算系统实现在有限的计算空间内CPU高密度部署,实现系统高密度的计算能力,满足行业不断提升的高密度计算需求;同时采用浸入式相变冷却散热架构,解决高密度计算带来的散热及噪音问题;并且,该计算系统设计新颖、构思巧妙、制造使用成本较低,运行维护方便,因此具有较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所述计算系统的密封机柜的示意图;
附图2:所述1U计算节点的示意图;
附图3:所述计算系统的相变冷却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柜;2、节点固定导轨;3、计算节点;4、密封顶盖;5、冷凝器;6、进液口;7、排液口;8、铜排;9、主板;10、CPU;11、硬盘;12、供电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一种浸入式相变冷却高密度计算系统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述一种浸入式相变冷却高密度计算系统,该计算系统包括一个密封机柜和竖插在所述密封机柜中的若干计算节点,所述密封机柜顶部加装密封顶盖,所述密封机柜中灌装有用于给计算节点散热的冷却液,所述计算节点浸入式设置在冷却液中;所述计算节点中设置有至少三个主板,且每个主板上设置有两块双路CPU,实现在有限的节点空间提高CPU布署密度,实现稳定的高密度计算能力。通过本发明所述计算系统,实现了计算节点浸入式相变冷却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高密度计算带来的发热量巨大的问题,并解决由散热风扇带来的噪音问题。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23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