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活菌酵解生产苜蓿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01781.2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5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沈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玉平 |
主分类号: | A23K1/00 | 分类号: | A23K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曹继红 |
地址: | 4501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酵解 生产 苜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天然植物提取物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苜蓿素的提取方法,尤其涉及采取活菌酵解生物技术生产苜蓿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我国的全国各地也都有种植基地,主要是作为蛋白牧草来使用。近年来,随着黄芹多糖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其使用效果良好,无抗体残留,无毒副作用,日益受到养殖业的欢迎。但其使用成本高,又使其难以在养殖当中大量推广使用。而苜蓿素的出现正好解决这个问题,紫花苜蓿中苜蓿素含量较多,从紫花苜蓿中提取的苜蓿素主要成分为苜蓿多糖,苜蓿多糖经国家相关部门的饲喂试验,效果十分理想,且其价格也比黄芪多糖低的多。随着人们对肉蛋奶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苜蓿素的广泛使用日趋来临。
目前市场上常规提取苜蓿素的方法是水煮浸取法,其方法为:将苜蓿草去杂晒干后粉碎,按苜蓿干草粉的12倍加入干净的清水,煮沸2个小时。放置到室温后进行固液分离,分离液置入容器中澄清,取上清液经多级浓缩至20%左右的液体后进行喷浆网带式干燥,将干燥物粉碎得到苜蓿素粉。该法是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中药提取法,虽属较为先进的提取技术,但是该法投资大,用水量大,耗能多,耗时长,提取环节过于复杂,成本高,此法目前制约着苜蓿素低价位在养殖业中的广泛使用。因此,寻找经济实用的苜蓿素提取方法乃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苜蓿素提取方法现状,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快速,成本低的苜蓿素生产新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活菌酵解生物技术生产苜蓿素。具体通过如下方法实现。
1将苜蓿草去杂晒干后,粉碎,得苜蓿干草粉。
2加入苜蓿干草粉总重量各4-5%的玉米粉和大蛋白粉作为辅料。
3将以枯草芽孢为主的复合益生菌,加糖蜜配制成专用发酵液;复合益生菌与糖蜜重量比为 1:20 。
4将苜蓿干草粉、辅料与发酵液按最终混合物含水量50-55%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然后装入移动发酵袋内,发酵15-20天,得含有苜蓿素的湿粉或经干燥得苜蓿干草粉。
所述的复合益生菌由如下组分以重量百分比复配而成:
产朊假丝酵母 30%
枯草芽孢杆菌 30%
乳酸菌 30%
光合菌 5%
双岐杆菌 5% 。
本发明原理在于:在发酵过程中,复合益生菌不断的破坏苜蓿干草粉的细胞壁使其释放出大量的苜蓿多糖和有机物质,其方法远远大于水煮浸取法释放的苜蓿多糖和有机物质。
本发明优点在于:发酵好的苜蓿草粉内含有大约30%的苜蓿素(以干物质计算),可作为低浓度的苜蓿素直接湿粉使用或低温干燥后作干粉使用。经过大量试喂试验,直接湿粉饲喂的效果优于干粉效果,更优于高浓度的苜蓿素再稀释后的饲喂效果。 该法生产苜蓿素简单、快速、环节少、成本低、且原料利用充分、无耗能、无三废、无残余、环保绿色、无污染 、无公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苜蓿草去杂晒干后,粉碎,得苜蓿干草粉;称取100kg苜蓿干草粉加5kg的玉米粉和5kg的大蛋白粉。
2、将以枯草芽孢为主的复合益生菌,加糖蜜配制成专用发酵液;复合益生菌与糖蜜重量比为 1:20。
所述的复合益生菌由如下组分以重量百分比复配而成
产朊假丝酵母 30%
枯草芽孢杆菌 30%
乳酸菌 30%
光合菌 5%
双岐杆菌 5% 。
3、加100kg上述发酵液,按最终混合物含水量50-55%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装入移动发酵袋,发酵15天。生产出210kg的发酵湿苜蓿干草粉,或低温干燥得110kg的苜蓿干草粉,经检测内含约30公斤的苜蓿素。
经核算:提取费用仅30元,而现行提取方法:按2000元/每吨原料的提取费,提取费=200元。
此法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简便快速,低成本,便于推广,能使苜蓿素在畜牧养殖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应用例
将上述实施例制备的苜蓿素的湿粉饲喂猪,实验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玉平,未经沈玉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17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