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LDPE管子自动热拉制再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01304.6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3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左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5/22 | 分类号: | B29C55/2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郭受刚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ldpe 管子 自动 拉制 再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LDPE管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LDPE管子自动热拉制再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LLDPE管在使用过程中,时常需要对管子拉制,改变直径,以适用于不同场所,通常采用火焰加热使管子加热到软化点后,手工拉长管子,再侵入水中进行冷却固化,达到变径目的,这个过程要求拉制时双手用力均匀,且须保持拉力不便、一致,这不利于批量生产,也不便于控制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LLDPE管子拉制方法存在效率较低,不利于批量生产,也不便于控制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LDPE管子自动热拉制再加工方法,解决了现有的LLDPE管子拉制方法存在效率较低,不利于批量生产,也不便于控制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自动化加工效率较高,便于控制产品质量,利于批量生产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LDPE管子自动热拉制再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LLDPE原始管子穿过电热丝加热组部件,将LLDPE原始管子夹持好后,利用电热丝加热并通过空气热辐射对LLDPE原始管子进行加热;
当LLDPE管子逐渐加热至软化点时,滑动夹持端通过弹性元件或电磁元件逐渐开始移动,对LLDPE管子进行自动拉伸;
当滑动夹持端碰触放置在预设位置的限位开关或触点开关时,电热丝加热组部件停止加热,使得LLDPE管子拉伸到预设长度;
空气泵开始工作,将冷空气吹进电热丝加热组件内部,对拉伸后的LLDPE管子进行冷却固化,待固化完成后取出LLDPE管子。
进一步的,所述将LLDPE原始管子进行夹持,具体为:通过固定凸轮压紧块和滑动凸轮压紧块将LLDPE原始管子两端压紧,然后利用固定凸轮压紧块和滑动凸轮压紧块之间的电热丝加热组部件对LLDPE原始管子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电热丝加热组部件具体为:加热电阻丝缠绕在一根被绝缘好的紫铜管上,紫铜管外面套有保护套,电热丝加热组部件还设有吹气环和气嘴,加热电阻丝通电加热,通过绝缘的紫铜管将铜管腔内的空气加热,通过空气辐射,将穿过紫铜管的LLDPE原始管均匀加热。
进一步的,采用加热功率为25W,加热时间约为20秒。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夹持端通过弹性元件或电磁元件逐渐开始移动,具体为:
当为弹性原件时,在固定座与滑块之间用拉伸弹簧连接起来,当LLDPE管受热逐渐软化时,在拉伸弹簧的拉力作用下,逐步拉伸夹持在凸轮压块下的LLDPE管,直至限位开关被触发,达到设定拉伸长度,停止加热和拉伸;
当为电磁元件时,在固定座与滑块之间设有电磁线圈和移动铁芯,所述移动铁芯与滑块连接,电磁线圈及移动铁芯在通电时产生位移,当LLDPE管受热逐渐软化时,在电磁移动的拉力作用下,逐步拉伸夹持在凸轮压块下的LLDPE管,直至限位开关被触发,达到设定拉伸长度,停止加热和拉伸。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泵开始工作,将冷空气吹进电热丝加热组件内部,对拉伸后的LLDPE管子进行冷却固化,具体为: LLDPE原始管穿过加热组件,被固定凸轮压紧块和滑动凸轮压紧块夹持牢固,通电开始加热,当LLDPE管开始软化时,通过弹性元件或电磁移动元件克服LLDPE管自身抗拉强度开始对LLDPE管逐步拉伸,当滑动凸轮压紧块移动并碰触可调限位开关时,表明LLDPE管已拉伸到设定长度,停止加热;同时联动开关也使气泵被触发,开始工作,通过吹气管、吹气环将冷空气吹入加热组件内部,对LLDPE管进行及时冷却固化,经过20秒时间冷却,LLDPE管降温到软化点以下,即可松开固定凸轮压紧块,取出LLDPE管,完成自动拉伸的全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13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