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温塑性下料剪料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01040.4 | 申请日: | 2015-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4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 发明(设计)人: | 胡成亮;李继威;赵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D28/02 | 分类号: | B21D28/02;B21D28/14;B21D37/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等温 塑性 下料剪料 方法 | ||
1.一种等温塑性下料剪料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坯料至于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经调整的带有加热机构的剪切模具中,通过加热机构将坯料与模具工作部分加热至100~200℃并保温,在保温的同时由剪切模具中的动模快速向下运动,实现坯料等温剪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坯料采用棒料或校直后的卷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棒料或校直后的卷料均为退火态,且直线度不大于1:5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剪切模具,包括:动模和带有加热机构的定模,其中:动模相对定模进行上下运动实现坯料剪切,动模与定模的间距为轴向间隙,定模与坯料之间的间隙为径向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机构,为垂直设置于定模内的加热棒。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轴向间隙,即通过调整动模与定模的间隙,使其控制在棒料直径的1%‐3%。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径向间隙,即通过将直线度满足要求的坯料放入模具,达到指定的下料长度,然后收紧模具与坯料之间的间隙,使得其单边间隙满足:当棒料直径大于20mm时,单边间隙量小于等于0.4mm;当棒料直径小于20mm时,单边间隙量小于棒料直径的2%;
间隙值c=c0(1+α·T),其中:c0是不考虑热膨胀效应的间隙值,α是线膨胀系数,即固体物质的温度每升高1℃时,其单位长度的伸长量,T是剪切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通过均匀分布的加热棒对模具直接加热,同时热量传导至坯料,将坯料加热至100~200℃;此处通过模具加热,可以保证材料温度不至于快速下降,有利于材料的保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104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架加强板冷冲压工艺
- 下一篇:以铜为中间层钛钢复合板的高温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