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儿童咬式饮水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00716.8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3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龙 |
主分类号: | A61J9/04 | 分类号: | A61J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童 饮水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水容器,具体涉及一种儿童咬式饮水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奶瓶、饮水瓶、学饮杯主要是以儿童去允吸来完成的,而且喝奶、喝水的姿势很受限,基本是躺着的或仰这的。目前有很多儿童不喜欢用奶瓶喝奶或不会允吸奶瓶,给儿童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给家长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扰。
如中国专利:200580016002.9,名称:奶瓶,包括容器、奶嘴和用于将奶嘴旋在容器上并密封容器的套环。在奶嘴和容器之间安装有通气组件,该通气组件包括通气管,该通气管向下延伸至靠近容器底部的位置,并具有在对奶嘴施加吮吸力时允许空气进入容器但防止液体流进通气管的单向阀和用作防呛构件的阀法兰。
该装置仍需允吸奶瓶,但是有很多儿童不喜欢用奶瓶喝奶或不会允吸奶瓶,给儿童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给家长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扰。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一种儿童咬式饮水容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咬式饮水容器,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儿童咬式饮水容器,包括:
杯体,用以容置液体;
瓶盖,其设置在所述杯体上,与所述杯体上的杯口相配合,防止所述液体外流,所述瓶盖上设置有一通孔;
饮水装置,其与所述瓶盖及所述杯体相配合,用以咬合吸水,所述饮水装置包括:
变压部,其设置在所述瓶盖上,与所述通孔相配合,所述变压部内部压强可变;
吸水部,其设置在所述杯体内,与所述变压部相连,通过所述变压部内部压强的改变进行吸水。
较佳的,所述变压部包括:
咬球,其设置在所述瓶盖上,与所述通孔相配合,其上设置有用以出水的出水口;
密封板,其设置在所述瓶盖与所述咬球的衔接处,用以将所述咬球与所述瓶盖内的空间隔离,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出水孔和通压口。
较佳的,所述吸水部包括:
软管,其第一端穿过所述出水孔与所述出水口相连,用以出水,其第二端与所述通压口相连,将所述咬球内压强的变化转化为所述软管内所述液体的流动,其第三端为进水口;
单向阀组,其设置在所述软管内,用以控制所述软管内所述液体的流动方向。
较佳的,所述单向阀组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软管内,用以防止所述软管内液体流向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软管内,用以防止所述软管内的液体由所述第一端流向第二端。
较佳的,所述软管内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单向阀处为出水管。
较佳的,所述软管内所述第二单向阀至所述第二端为回流管。
较佳的,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与所述回流管相连并设置有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进水管另一端为所述进水口。
较佳的,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用以进水的进水口,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处。
较佳的,所述咬球上部分为球体结构,其下部分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咬球内部中空相连通。
较佳的,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用以过滤的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设置有变压部和吸水部,通过咬合改变所述变压部内的压强从而所述吸水部进行吸水,解决了儿童不喜欢用奶瓶喝奶或不会允吸奶瓶的问题。所述咬球与所述密封板的结合实现了所述变压部的变压功能,同时所述软管内设置单向阀,使得液体单向流动,同时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网,可以防止大体积沉淀物进入管内造成管内的堵塞以及儿童吸入造成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儿童咬式饮水容器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儿童咬式饮水容器实施例一中I部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儿童咬式饮水容器实施例一第一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儿童咬式饮水容器实施例一第一使用状态图中I部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儿童咬式饮水容器实施例一第二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儿童咬式饮水容器实施例一第二使用状态图中I部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儿童咬式饮水容器实施例二中I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儿童咬式饮水容器实施例一的结构图。所述儿童咬式饮水容器包括杯体1,瓶盖2和饮水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龙,未经李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07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贴式多效护肤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胶囊制胶自动稀释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