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二阶级联结构Sigma‑Delta调制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98475.8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1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魏榕山;于静;郭仕忠;何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3/00 | 分类号: | H03M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阶级 联结 sigma delta 调制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线以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一种高二阶级联结构Sigma-Delta调制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有线和无线通信的最新发展中,要求Sigma-Delta ADC能不断增加其输入信号的带宽和输出精确度。MASH结构调制器的每一级都采用固有稳定的低阶结构,保证了整体系统的稳定性,这一特点也使得其在低过采样率的宽带应用中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方案。然而提高精确度也就是要提高信噪比,通常可以采取的方式是增加过采样率、增加电路阶数或者级数、提高量化器位数。
首先,增加过采样率会带来很高的采样频率FS,从而增加电路功耗。而且高采样频率的实现受到工艺技术的限制。其次,在单环电路结构中,增加阶数也即是增加积分器的个数,极易引起系统不稳定。对于MASH结构,增加级数将使得电路形式更为复杂,电路中器件更多,也会增加版图设计的难度和芯片的面积。此外,多位量化调制器中需要使用多位的DAC,需要额外增加校准器件,将会提升电路的复杂度。因此为了在避免上述问题的同时获得较高的精确度,可以通过降低噪声的方式来实现。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若是能进一步提高电路的噪声抑制能力,充分减少信号带内的量化噪声分布,就能获得理想的精确度。基于这一思想,提出了本发明中的创新结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高二阶级联结构Sigma-Delta调制器系统,进一步提高电路的噪声抑制能力,充分减少信号带内的量化噪声分布,能获得理想的精确度。
本发明的装置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高二阶级联结构Sigma-Delta调制器系统,包括两级级联的单环结构,第一级单环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积分器、第一加法器、第一量化器Q1以及第一反馈环路,第一级单环结构的信号传递函数为STF1(z),噪声传递函数为NTF1(z);第二级单环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积分器、第二加法器、第二量化器Q2以及第二反馈环路,第二级单环结构的信号传递函数为STF2(z),噪声传递函数为NTF2(z);所述高二阶级联结构Sigma-Delta调制器系统还包括一条级间模拟路径,所述的级间模拟路径的始发端与第二级单环结构的第二积分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级间模拟路径的结束端连接至第一级单环结构的第一量化器Q1的输入端;所述的级间模拟路径上设置有一传递函数H(z)=2z-1-z-2;其中,第一级单环结构的量化噪声为E1(z),第二级单环结构的量化噪声为E2(z),第一级单环结构的量化噪声E1(z)作为第二级单环结构的输入信号;所述第一级的第一量化器Q1的输出与所述第二级的第二量化器Q2的输出分别经第一消除逻辑模块STF2d(z)与第二消除逻辑模块NTF1d(z)连接至第三加法器得到所述高二阶级联结构Sigma-Delta调制器系统输出Y(z)。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积分器与第二积分器的传递函数为ITF(z)=z-1/(1-z-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消除逻辑模块STF2d(z)=STF2(z),所述第二消除逻辑模块NTF1d(z)=NTF1(z)。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级单环结构的信号传递函数STF1(z)等于1,噪声传递函数NTF1(z)=1-z-1。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级单环结构的信号传递函数STF2(z)等于1,噪声传递函数NTF2(z)=1-z-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原有的基本MASH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在调制器的两级间增加一条额外的模拟路径,可实现调制器的噪声整形阶数增加二阶。在具备高噪声抑制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电路的利用率,简化了电路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应用于MASH 1-1结构的系统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出信号频谱波形。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SNDR随输入信号幅度变化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84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