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麻醉镇静催眠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97056.2 | 申请日: | 2015-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8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周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玉梅 |
主分类号: | A61K31/496 | 分类号: | A61K31/496;A61P25/20;A61P25/08;A61P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麻醉 镇静 催眠 药物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麻醉镇静催眠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麻醉技术里,根据医疗操作以及患者需要的不同,麻醉的深浅状态和程度也不尽相同,不仅包括手术麻醉,镇痛麻醉,也包括有效的镇静麻醉,治疗失眠症也属于镇静麻醉的一种。失眠症是以入睡和失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在社会节奏加快和竞争加剧的今天,失眠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失眠症患病率很高,欧美等国家患病率在20%-30%左右,在我国有10%-20%。失眠症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和日常工作能力下降,严重者合并焦虑、强迫和抑郁等症状。此外失眠还是冠心病和症状性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各种原因可引起失眠,如短暂性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长期从事夜班、生活不规律等。
诊断标准:
1、患者主诉有失眠包括入睡困难(卧床30分钟没有入睡)、易醒、频繁觉醒(每夜超过2次)、多梦、早醒或醒后再次入睡超过30分钟,总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有上述情况1项以上,同时伴有多梦、醒后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2、社会功能受损白天有头晕、乏力、精力不足、疲劳、昏昏欲睡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认知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工作和学习。
3、上述情况每周至少3次,持续至少1个月。
4、排除各种神经、精神和躯体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5、多导睡眠图作为失眠的客观指标睡眠潜伏期超过30分钟,实际睡眠时间每夜少于6小时,夜间觉醒时间超过30分钟。
根据失眠持续时间分为短暂性失眠(1周内),急性失眠(1周-1个月),亚急性失眠(1-6个月),慢性失眠(持续6个月以上)。
目前,失眠的药物治疗方法很多,目前主要包括第一代巴比妥类、第二代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等,虽然目前常用药物都有一定作用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的作用,但容易形成药物依赖、停药反跳、次日头昏、无力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抑制呼吸作用,对于长期使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大。因此,寻找并开发一种毒副作用较低的镇静催眠药,这显得尤为很总要。
CN101316846A公开了一类氮杂环丁烷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并公开了所述化合物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用途。目前,尚没有文献报道这类化合物具有镇静催眠的生物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天然化合物单体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提供一种用于麻醉催眠的药物。该药物以1-氮杂环丁烷-3-基-4-丙酰基哌嗪(QSK-02)为活性成分,可用于抗癫痫和神经衰弱的治疗。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发明人以小鼠自主活动和注射戊巴比妥钠催眠剂量的入睡潜伏期和持续睡眠时间为指标,比较地西泮和QSK-02对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QSK-02组和阳性药组地西泮的站立次数和活动次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地西泮组和QSK-02组的入睡潜伏期、持续睡眠时间比空白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以上结果表明QSK-02有较为理想的麻醉镇静催眠作用。
基于上述试验结果,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概括如下:
一种用于麻醉催眠的药物组合物,由活性成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所述的活性成分包括1-氮杂环丁烷-3-基-4-丙酰基哌嗪。优选地,如上所述用于镇静催眠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活性成分由1-氮杂环丁烷-3-基-4-丙酰基哌嗪作为唯一组分组成。该化合物1-氮杂环丁烷-3-基-4-丙酰基哌嗪(QSK-02)的结构式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玉梅,未经周玉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70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