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合物和发光器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96341.2 | 申请日: | 2015-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2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 发明(设计)人: | 高春吉;崔敦洙;孙毅;张成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213/08 | 分类号: | C07C213/08;C07C217/92;C07D209/88;C07D213/38;C07D401/14;C09K11/06;H01L51/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合物 发光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合物和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一般由两个对置的电极和插入在这两个电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发光化合物组成,在工作过程中,电荷被注入到阳极和阴极之间形成的有机层中,以形成电子和空穴对,使具有荧光或磷光特性的有机化合物产生光发射。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平面显示器件,具有节能、响应速度快、颜色稳定、环境适应性强、无辐射、寿命长、质量轻、厚度薄等特点。由于近几年光电通讯和多媒体领域的迅速发展,有机光电子材料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和电子产业的核心。
目前,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材料主要有小分子主体材料和聚合物主体材料两类。利用小分子主体材料掺杂磷光配合物作为发光层已经制备了许多高效的电致发光器件,然而制备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需要采用真空蒸镀等复杂工艺,大大提高了制备成本;同时,小分子本身易于结晶等性质也极大地限制了器件的稳定性。近年来,利用聚合物主体材料掺杂各种磷光配合物作为发光层制备电致发光器件受到了较多的关注,目前已报道的聚合物主体材料有三苯基二胺衍生物(TPD)、N,N’-二(α-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胺(α-NPD)等,这些材料的溶解性能和成膜性能相对较差,从而影响其作为发光层的效果,使制备得到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和寿命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合物和发光器件,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制备得到的发光器件的效率和寿命较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式I中,L1为0~2的整数;
Ar1包括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为6~30的芳胺基;
Ar2包括碳原子数为6~5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6~50芳胺基、碳原子数为6~50的芳杂环基、碳原子数为6~5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为6~50的芳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6~50的芳烷巯基;
R1~R4独立地选自氢、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5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6~50的取代芳基或碳原子数为6~50的芳杂环基。
优选的,所述化合物具有式101所示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Ar1为单环芳基、碳原子数为10~30的多环芳基、碳原子数为10~30的稠环芳基或碳原子数为10~20的芳胺基。
优选的,所述Ar1为式201~式216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Ar2包括碳原子数为10~20的稠环芳基、碳原子数为10~20的芳胺基或氮原子芳杂环基。
优选的,所述Ar2为式301~式308中的一种:
优选的,R1~R4独立地选自氢、单环芳基、碳原子数为10~50的多环芳基、碳原子数为10~50的稠环芳基、碳原子数为6~50的芳胺基、氮原子芳杂环基、硫原子芳杂环基、碳原子数为6~5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为6~50的芳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6~50的芳烷巯基。
优选的,R1~R4独立地选自式401~式435中的一种:
其中,X和Y独立地选自碳原子数为1~3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2~30的烯烃基、碳原子数为2~30的取代烯烃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3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为7~30的芳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氧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胺基或碳原子数为5~30的杂环基。
优选的,R1~R4独立地选自氢、苯基或吡啶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63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