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变防伪编码的防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95629.8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7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华明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变 防伪 编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可变防伪编码的防伪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较为先进的防伪方法主要为潜入激光型塑膜防伪和局部全息镀铝双层防伪。潜入激光型塑膜防伪是经过特殊工艺将激光信息潜入到塑膜背面的介质层,并用Hpindigo卷筒数码印刷机将标识的图像、条形码、物流码、防伪码、可变缩微码等信息一次性印刷在带有激光信息的塑膜背面介质揭启膜层上,标识表层揭开后,介质揭启膜层上的图像、数码及激光信息等只留于被贴物面层上,不能被整体转移走。揭开后的剥落层仅剩一张透明膜,彻底杜绝再次使用。局部全息镀铝双层防伪的防伪标识彩色印刷图案的特定位置,根据设计要求设置金属结构组成的全息信息,其定位精度极高,它在光照下会闪闪发光,这种技术称局部全息防伪技术(以前也称作金属块精确定位技术)。由此可知,目前在防伪方面的研究重点均是在如何规避防伪标识的仿造,导致防伪标识成本高,制作流程复杂,而且,还具有较大的被仿造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可变防伪编码的防伪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伪方法,该方法为:在产品上设置唯一产品编码,同时产生唯一产品编码对应的一次防伪编码,并将一次防伪编码、唯一产品编码和产品信息存入产品信息数据库中;根据有效的防伪编码在产品信息数据库查询产品的唯一产品编码、产品信息,完成一次有效查验;每进行一次有效查验,防伪编码更新一次,并记录于数据库;查验人或产品所有权人获得更新后的防伪编码,供下一次查验;将从数据库获得的唯一产品编码、产品信息与产品的唯一产品编码、产品信息进行比对,若两者一致,则为正品,否则,不是正品。
一种防伪方法,该方法为:在产品上设置唯一产品编码,同时产生唯一产品编码对应的一次防伪编码,并将一次防伪编码、唯一产品编码和产品信息存入产品信息数据库中;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后,产品每发生一次有效流通,防伪编码更新一次,产品信息数据库将更新后的防伪编码发送给流通方,同时记录于产品信息数据库;流通方根据更新后的防伪编码,在数据库查询产品的唯一产品编码、产品信息;将从数据库获得的唯一产品编码、产品信息与产品上设置的唯一产品编码、产品信息进行比对,若两者一致,则为正品,否则,不是正品;所述有效流通为:产品发生流通时,流通方向数据库发送产品的流通信息及防伪编码,数据库对防伪编码进行验证,验证无误的为有效流通,验证后将流通信息记录于数据库。
进一步地,产品发生有效流通后,数据库还将流通记录发送给流通方。
进一步地,所述流通信息为流通方名称、流通方联系方式、流通发生时间、流通发生地点、产品流通价格、产品状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产品状态为正常、丢失、失窃、被盗、转让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信息为产品型号、规格、产品使用说明书、生产日期、生产地、厂家信息、价格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唯一产品编码为二维码、三维码、条形码、图片、数字、字母、文字、标点符号、偏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防伪编码为二维码、三维码、条形码、图片、数字、字母、文字、标点符号、偏旁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根据防伪编码在数据库查询产品的唯一产品编码、产品信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将防伪编码通过固定电话通讯、移动电话通讯或网络通讯的方式发送给数据库,数据库通过固定电话通讯、移动电话通讯或网络通讯的方式反馈产品信息和唯一产品编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变动的防伪编码实现对产品的追踪,即防伪编码随着产品流通或查验真伪时,防伪编码不断更新;由于防伪编码不断更新,且仅为流通方或查验方所有,造假者不能获取有效的防伪密码,相比于现有的防伪方法,本发明具有更高的防伪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次查验后获得的图片形式的防伪编码;
图2为二次查验后获得的条形码形式的防伪编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基于可变防伪编码的防伪方法是通过可变防伪编码来确定产品真伪,防伪编码的变化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第一种实现方式是基于产品的有效防伪编码的查验来触发防伪编码的更新,第二种实现方式是基于产品的有效流通和有效防伪编码的查验来共同触发防伪编码的更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华明,未经吴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56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