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热性能优良的液压油管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94590.8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9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大力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23/00 | 分类号: | B29D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袁红红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 性能 优良 液压 油管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油管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导热性能优良的液压油管的制备方法,属于液压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压油管广泛应用于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等大型工程机械设备中,由于工程机械设备功率大,运行时的油压和流速较高,因此,液压油管中存在较高的温度。如果高温无法及时散发,且持续存在,势必影响液压油管的使用寿命,导致工程机械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现行的改善液压油管散热性能的措施大多为改良液压油管的内部结构或材质。改良内部结构容易增大液压油管的尺寸,降低工作灵活性;而改良其材质,大多是使用新型材料,改良成本较高,缺乏经济性。综上所述,液压油管在导热性能方面还需进一步研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热性能优良的液压油管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序安排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制得的液压油管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层间热传导流畅,有效的确保了液压油管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是一种导热性能优良的液压油管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选材备料,b)制备内包覆层,c)制备强化层,d)制备外包覆层,e)套设外胶管,f)油管后处理。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a)中,内胶管和外胶管材质均选用改性丁晴橡胶,其内含有碳纳米管、白石墨等无机导热微粒;内包覆层和外包覆层均选用导热纤维布,具体为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混纺织物,单层的机织布厚度约为0.15-0.2mm;强化层材质为不锈钢钢丝,不锈钢钢丝的单丝直径约为0.08-0.1mm,每股钢丝的根数约为10-12根。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b)中,设备选用胶管包覆机,导热纤维布的包覆层数约为4-5层,包覆操作时的拉紧力控制在60-70N;包覆操作后涂覆热固型粘胶,粘胶层厚度约为0.1mm;涂覆完毕后,安排热固处理,时间约为2-2.5小时,热固温度控制在40℃-45℃。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c)中,设备选用胶管缠绕机,不锈钢丝的缠绕层数为2-3层,缠绕时的拉紧力控制在80-90N。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d)中,设备选用胶管包覆机,导热纤维布的包覆层数约为5-6层,包覆操作时的拉紧力控制在65-75N;包覆操作后涂覆热固型粘胶,粘胶层厚度约为0.12mm;涂覆完毕后,安排热固处理,时间约为3-3.5小时,热固温度控制在35℃-40℃。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f)中,后处理包括硫化处理、常温静置处理、品质检验、成品包装及存储;其中,硫化处理温度控制在80℃-85℃,时间为4-4.5小时;常温静置处理的时间约为10-15小时。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导热性能优良的液压油管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序安排合理,制备工艺简便,成本适中,制得的液压油管层间结合性能稳定,结构紧凑,具有优异的热传导性能,可及时的导出油管内的热量,确保液压油管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导热性能优良的液压油管的制备方法的工序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导热性能优良的液压油管的制备方法的工序步骤图;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选材备料,b)制备内包覆层,c)制备强化层,d)制备外包覆层,e)套设外胶管,f)油管后处理。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及的导热性能优良的液压油管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a)选材备料,内胶管和外胶管材质均选用改性丁晴橡胶,其内含有碳纳米管、白石墨等无机导热微粒,总含量约为5%-8%;内包覆层和外包覆层均选用导热纤维布,具体为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混纺织物,两者的混纺比例约为65%:35%,单层的机织布厚度约为0.15-0.2mm;强化层材质为不锈钢钢丝,不锈钢钢丝的单丝直径约为0.08-0.1mm,每股钢丝的根数约为10根;
b)制备内包覆层,设备选用胶管包覆机,导热纤维布的包覆层数约为4层,包覆操作时的拉紧力控制在60-65N;包覆操作后涂覆热固型粘胶,粘胶层厚度约为0.1mm;涂覆完毕后,安排热固处理,时间约为2小时,热固温度控制在45℃;通过上述工艺所制得的内包覆层厚度约为0.6-0.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大力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大力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45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格子导电和抗菌面料
- 下一篇:一种纤维素酯薄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