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线传感器芯片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93854.8 | 申请日: | 2015-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0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荣;魏武奇;田畑修;金玉丰;马盛林;时广轶;王春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北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B82Y40/00;B82Y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传感器 芯片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纳米线传感器芯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在半导体圆片S1一面制备电极对阵列;
b、在半导体圆片S2上制作与电极对阵列匹配的垂直通孔对及溶液腔;
c、将半导体圆片S1与半导体圆片S2对准、圆片键合,其中,半导体圆片S1上电极部分通过半导体圆片S2垂直通孔暴露,半导体圆片S2溶液腔暴露出半导体圆片S1上电极对一侧;
d、在半导体圆片S2垂直通孔内制造垂直引出电极、在半导体圆片S2表面制备电互连线对,电互连线对依次电连接半导体圆片S2上垂直引出电极;
e、滴纳米线分散液至半导体圆片S2上的溶液腔,通过半导体圆片S2上引出电极施加一定频率的交变电压,利用交变电压产生的介电泳力沉积纳米线后,去除分散液;
f、将半导体圆片S3与S1-S2键合圆片的S2暴露表面键合,图形化,刻蚀半导体圆片S3,在半导体圆片S2上垂直引出电极之上及溶液腔之上的S3圆片区域制作微孔,暴露出半导体圆片S2上的垂直引出电极、形成纳米线传感器与外界接口;
g、对半导体圆片S1、半导体圆片S2、半导体圆片S3进行划片,得到纳米线传感器芯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半导体圆片S1为硅圆片或玻璃圆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电极对为Ti/Au电极,电极为工字型金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垂直通孔形状为圆柱型或倒圆台型或棱柱型,垂直通孔贯穿半导体圆片S2,半导体圆片S2上垂直通孔对与半导体圆片S1上电极对对准,溶液腔贯穿半导体圆片S2、位于两个垂直通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半导体圆片S2为玻璃圆片或玻璃圆片,垂直通孔采用激光打孔工艺方法,或喷砂打孔工艺方法,或湿法腐蚀、干法刻蚀工艺方法实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半导体圆片S1与半导体圆片S2通过硅玻璃阳极键合方法键合,或者采用粘接材料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垂直引出电极为中空圆柱铜电极或实心圆柱铜电极;垂直引出电极采用蒸发、溅射或电化学沉积工艺制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纳米线分散液为CuO纳米线分散液、Si纳米线分散液或碳纳米管分散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半导体圆片S3与S1-S2键合圆片的S2暴露表面采用硅玻璃阳极键合工艺键合,或者采用粘接材料接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之后步骤f之前还包括:对纳米线传感器阵列圆片进行生物化学修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北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北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385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动湿蒸汽湿度探针标定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快速检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