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线通讯的海水探测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90272.4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3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于钟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K13/02 | 分类号: | G01K13/02;G01K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9 | 代理人: | 陈霁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水 温度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 方法和装置 深度数据 深度信息 无线通讯 探测 海水温度模拟 接收数据信息 数据采集模块 无线通讯技术 发射装置 读取 压力传感器 测量海水 打包处理 深度模拟 深度曲线 天线装置 无线模块 直接测量 单片机 探头 线缆 舰船 绘制 发射 飞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讯的海水探测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射装置将探头投至海水中;数据采集模块获取海水温度模拟信号和海水深度模拟信号,单片机进行读取并打包处理,获得海水温度数字信号和海水深度数字信号;无线模块通过线缆接收海水温度数字信号和海水深度数字信号,并通过天线装置发射出去;接收装置接收海水温度数字信号和海水深度数字信号,通过PC端软件绘制海水温度和深度曲线,获得海水的温度和深度信息。本发明采用利用压力传感器直接测量海水深度数据,更加准确的测量海水深度数据,利用无线通讯技术获得海水的温度和深度信息,安装在舰船或飞机上的接收装置均可以接收数据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探测方法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海水探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投弃式温度探头XBT,可以在不影响船舰航行状态下,快速获取海洋温度剖面,用来解决船舰在机动状态下的海洋环境参数测量问题,同时也是海洋调查、水声探测等方面非常重要的测量装备和测量手段。
投弃式温度探头XBT主要由姿态控制部件、温度传感器、信号传输线等组成。探头上的姿态控制部件,使探头按照一定的规律在海水中下降。投放XBT后,当探头到达海面时,数据采集板上的计时器开始计时,这样由探头的下降速度和下降时间,就可以计算出探头在海水中的深度值;同时,装在探头前端的温度传感器,把海水的温度值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相应的电阻值,并通过信号传输线,把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实时地传输到数据采集器中用于采样。根据电阻值就可以计算出当前海水的温度值,从而得到海水的温度深度剖面。参考文献有:专利申请人为郝宗杰、高风波、李凯,专利申请号为201020223746.6的一种能快速获取海水温深剖面数据的装置,该专利提出了一种XBT的设计方法,包括抛弃式探头组合、发射装置等。
该专利采用温度传感器获取海洋温度数据,海洋深度数据通过探头下降时间估计得到,这种方式获得的深度数据精度不够,重复性与一致性较差;而且这种设计方法不含无线通讯功能,必须通过安装在舰船上的释放装置进行释放,无法通过飞机进行投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海水探测方法和装置,以实现在舰船或飞机上准确的获取海水温度和深度的数据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海水探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射装置将探头投至海水中;
数据采集模块中的温度探测模块获取海水温度模拟信号,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中的压力探测模块获取海水深度模拟信号;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中的单片机将所述海水温度模拟信号和所述海水深度模拟信号进行读取并打包处理,获得海水温度数字信号和海水深度数字信号;
无线模块通过线缆接收所述海水温度数字信号和所述海水深度数字信号,并通过天线装置将所述海水温度数字信号和所述海水深度数字信号发射出去;
接收装置接收所述海水温度数字信号和所述海水深度数字信号,通过PC端软件绘制海水温度和深度曲线,获得所述海水的温度和深度信息。
优选地,所述温度探测模块获取海水温度模拟信号,具体为:所述温度探测模块中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海水温度信号,并通过所述温度探测模块中的温度传感器放大采集电路处理所述海水温度信号,得到所述海水温度模拟信号。
优选地,所述压力探测模块获取海水深度模拟信号,具体为:所述压力探测模块中的压力传感器获取海水深度信号,并通过所述压力探测模块中的压力传感器放大采集电路处理所述海水深度信号,得到所述海水深度模拟信号。
优选地,所述海水探测方法还包括:通过电源管理模块控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当所述装置工作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对所述海水温度和深度信息进行采集;当所述装置不工作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处于待机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02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