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维纳米颗粒聚合链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90232.X | 申请日: | 2015-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7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 发明(设计)人: | 夏茹;陈鹏;朱辉;钱家盛;杨斌;苗继斌;曹明;苏丽芬;郑争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F292/00 | 分类号: | C08F292/00;C08F212/08;C08F8/30;C08J3/24;C08L51/1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3123 | 代理人: | 郝家宝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颗粒 聚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维纳米颗粒聚合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维纳米颗粒聚合链含有式Ⅰ所示的交替结构单元,
其中,A、B为功能性纳米颗粒,分别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四氧化三铁、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镁、氮化铝、氮化硅、氮化硼纳米颗粒中的一种,所述功能性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5~20nm;
R1为H或CH3中的一种;
R2为苯基或-COOR3中的一种,所述R3选自以下基团:
①、碳原子数为1~15的链烷基、碳原子数为3~15的环烷基,
②、上述①中所述的基团中的一个或多个-CH2-被-COO-、-OOC-、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O-、-S-取代所形成的氧原子不直接相连的基团;
m、n分别为50~500;
一维纳米颗粒聚合链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纳米颗粒A表面化学修饰:在纳米颗粒A表面接枝聚合物P,控制聚合物链段的数量和长度,并在聚合物末端引入活性官能团-N3,得到表面接枝末端叠氮基聚合物的纳米颗粒A-P-N3;
2)纳米颗粒B表面化学修饰:在纳米颗粒B表面引入活性官能团-C≡CH,控制官能团的数量,得到表面修饰炔氢基团的纳米颗粒B-C≡CH;
3)纳米颗粒A表面的活性官能团-N3与纳米颗粒B表面的活性官能团-C≡CH之间发生点击化学反应,生成交替结构单元为[P-A-P-B]的纳米颗粒聚合链;
所述步骤3)具体为,取上述纳米颗粒A-P-N3和纳米颗粒B-C≡CH混合研磨,加入溶剂并超声分散处理,得到混合悬浮液,再加入催化剂和配位剂,封管反应,在50~80℃下搅拌反应2~10小时,产物经洗涤,离心,真空干燥处理,得到交替结构单元为[P-A-P-B]的纳米颗粒聚合链;
所述步骤3)中的混合悬浮液溶剂为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无水甲苯、无水四氢呋喃、无水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悬浮液的浓度为1~100mg/mL,所述催化剂为溴化亚铜,所述配位剂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各组分摩尔比n纳米颗粒A-P-N3:n纳米颗粒B-C≡CH:n溴化亚铜=1:1:1~1:1:10,n溴化亚铜:n五甲基二乙烯三胺=1:1~1:5,洗涤溶剂依次用去离子水和乙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维纳米颗粒聚合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维纳米颗粒聚合链含有的交替结构单元如式Ⅰ-1~Ⅰ-3所示,
其中,R3选自碳原子数为1~15的链烷基、碳原子数为3~15的环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维纳米颗粒聚合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具体为,
1-1)固载ATRP引发剂:纳米颗粒A的粉末经60~90℃下真空干燥,研磨,加溶剂并快速剪切分散,得到纳米颗粒A的悬浮液,再加入三乙胺和2-溴异丁酰溴,超声分散处理,封管反应,先在0~3℃下搅拌反应24~36小时,继续在20~25℃下搅拌反应0~12小时,产物经洗涤,离心,真空干燥处理,得到固载ATRP引发剂的纳米颗粒A-Br;
1-2)ATRP聚合接枝:取上述纳米颗粒A-Br粉末,加入精制的聚合物单体,超声分散处理,得到纳米颗粒A-Br的悬浮液,再加入催化剂,配位剂,封管反应,在80~100℃下搅拌反应2~8小时,产物经洗涤,离心,索氏提取后,真空干燥处理,得到表面接枝末端溴基聚合物的纳米颗粒A-P-Br;
1-3)官能团转换:取上述纳米颗粒A-P-Br粉末,加入溶剂并超声分散处理,得到纳米颗粒A-P-Br的悬浮液,再加入叠氮化钠,在25~50℃下搅拌反应24~48小时,产物经洗涤,离心,真空干燥处理,得到表面接枝末端叠氮基聚合物的纳米颗粒A-P-N3;
所述步骤2)具体为,纳米颗粒B的粉末经60~90℃下真空干燥,研磨,加溶剂并快速剪切分散,超声分散处理,得到纳米颗粒B的悬浮液,再加入溴丙炔和氢化钠,在50~90℃下搅拌回流反应24~36小时,产物经洗涤,离心,真空干燥处理,得到表面修饰炔氢基团的纳米颗粒B-C≡C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023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