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快瞬态吸收各向异性探测中的两偏振同步探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89296.8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3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赵东旭;王云鹏;王飞;王登魁;赵斌;赵欣;石琳琳;刘洪珍;梅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0 | 代理人: | 刘慧宇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格兰棱镜 反射镜 分光 入射 同步探测系统 垂直偏振光 平行偏振光 电控开关 探测器 偏振 瞬态 反射 探测 激光光谱测量 偏振分光棱镜 偏振探测 数据结果 真实信号 光入射 格兰 吸收 运算 分析 | ||
超快瞬态吸收各向异性探测中的两偏振同步探测系统,属于激光光谱测量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最后进行运算得到的数据结果走样,影响对真实信号的分析及解释的问题,本发明偏振探测光入射到格兰偏振分光棱镜Ⅰ分光,分光后平行偏振光入射到反射镜Ⅰ,平行偏振光经过反射后经过电控开关Ⅰ入射到格兰棱镜Ⅱ上,经过格兰棱镜Ⅱ后被探测器接收;分光后垂直偏振光经过电控开关Ⅱ入射到反射镜Ⅱ上,垂直偏振光经反射镜Ⅱ反射到格兰棱镜Ⅱ上,再经过格兰棱镜Ⅱ后被探测器接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快瞬态吸收各向异性探测中的两偏振同步探测系统,属于激光光谱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又γ=cosθE,因此辐射各向异性与跃迁矩角分布的关系为
各向异性衰减的变化能够显示生物中色素与蛋白质作用中产生的极化子(polaron)的动态变化,侧面揭示生物蛋白分子间的传能途径及方式,对人工模拟新能源起到重要作用。现有的测量偏振各向异性的方法是在瞬态吸收实验中将探测光偏振调节为水平测量一套数据,随后再将探测光调节为垂直偏振再进行一次测量,将两次测得的数据通过上述的理论计算得到各向异性衰减的过程。
现在对各向异性衰减探测的方法就是基于瞬态吸收实验的基础上通过两次测量,即探测光水平偏振探测和垂直偏振探测。由于上述原理中所描述,两次不同偏振特性的探测光的动力学信号是不同的。对相同波长的两组不同偏振的动力学数据进行数学计算即能得出各向异性衰减数据。两次动力学的数学运算实际上是相同时间延迟下所测得光强之间的数学关系。如果两次探测相继进行,那么我们需要两次探测中要有绝对相同的延迟时间、相同的激光条件、相同的样品条件及相同的探测条件。而这些苛刻的条件经过一组测试的时间长度后很难真正做到,而这样的差异会导致最后进行运算得到的数据结果不准确,影响对真实信号的分析及解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无法同步测量导致最后进行运算得到的数据结果不准确,影响对真实信号的分析及解释的问题,提出超快瞬态吸收各向异性探测中的两偏振同步探测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偏振探测光入射到格兰偏振分光棱镜Ⅰ分光,分光后平行偏振光入射到反射镜Ⅰ,平行偏振光经过反射后经过电控开关Ⅰ入射到格兰偏振分光棱镜Ⅱ上,经过格兰偏振分光棱镜Ⅱ后被探测器接收;分光后垂直偏振光经过电控开关Ⅱ入射到反射镜Ⅱ上,垂直偏振光经反射镜Ⅱ反射到格兰偏振分光棱镜Ⅱ上,再经过格兰偏振分光棱镜Ⅱ后被探测器接收。
所述入射的偏振探测光为45°偏振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探测系统保证相同的延迟时间、相同的激光条件、相同的样品条件及相同的探测条件下,对样品进行了实验探测,实现了瞬态吸收各向异性的最真实还原,为探究生物传能本质打下坚实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入射光通过溶液样品之后探测到的总的光强为I=I∥+2I⊥示意图。
图2为辐射跃迁矩的坐标系。
图3为本发明超快瞬态吸收各向异性探测中的两偏振同步探测系统示意图;其中:1、格兰偏振分光棱镜Ⅰ,2、反射镜Ⅰ,3、电控开关Ⅰ,4、电控开关Ⅱ,5、反射镜Ⅱ,6、格兰偏振分光棱镜Ⅱ,7、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92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结构的止血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双亲性靶向药物载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