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看护提醒方法、看护端设备及智能看护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88125.3 | 申请日: | 2015-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7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周红锋;叶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G08B2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看护 提醒 方法 设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看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看护提醒方法、看护端设 备及智能看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智能终端的发展与普及,智能看护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目前的智能看护系统,如市面上已存在的Sproutling智能婴儿脚环+手机 APP看护系统中,Sproutling脚环在基于监测被看护人的生理、睡眠及环境状 况,判别出发生了需由看护人进行看护的某种事件(如婴儿体温不正常等) 时,向看护人的手机终端发送提醒信息,手机终端接收到信息时以一定方式, 如响铃来提醒看护人及时对被看护人进行看护。现有看护系统提醒看护人进 行看护的提醒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根据看护人的状态或场景信息对提醒方式 进行控制,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看护提醒方法、看护端设备 及智能看护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看护系统提醒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根据看护 人的状态或场景信息对提醒方式进行控制这一问题。
为此,本发明公开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看护提醒方法,应用于看护系统中的看护端设备,所述看护系 统还包括被看护端设备,所述看护端设备及被看护端设备分别绑定于看护对 象及被看护对象,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所述被看护端设备的看护指令时,获取所述看护对象的预设相关 参数项的当前数据;
依据所述当前数据,确定实现看护提醒需采用的目标提醒方式;
控制所述看护端设备以所述目标提醒方式发出相应的提醒信号,以提醒 所述看护对象及时对所述被看护对象进行看护。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获取看护对象的预设相关参数项的当前数据, 包括:
获取当前时间、所述看护对象的当前状态以及所述看护对象与所述被看 护对象间的当前距离。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依据所述当前数据,确定实现看护提醒需采用 的目标提醒方式包括:
判断所述预设相关参数项的当前数据是否满足如下条件中的任意一项: 所述当前时间的取值为夜晚、所述看护对象的当前状态为睡眠状态、所述看 护对象与所述被看护对象间的当前距离小于预设阈值;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确定所述目标提醒方式为振动方式;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确定所述目标提醒方式为响铃方式。
上述方法,优选的,在所述接收到被看护端设备的看护指令时,获取所 述看护对象的预设相关参数项的当前数据之前,还包括如下的预处理过程:
在所述看护端设备上以预设扫描方式进行设备扫描;
接收所述看护对象从扫描出的N个设备中所选择设置的P个目标设备,N、 P为自然数,P≤N;
将所述看护对象选择设置的P个目标设备作为与所述看护端设备相匹配 的所述被看护端设备,以实现所述看护端设备与所述被看护端设备间的配对。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接收到所述被看护端设备的看护模式启动指令时,控制所述看护端设备 进入看护模式;
接收到所述被看护端设备的看护模式结束指令时,控制所述看护端设备 退出看护模式。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预设扫描方式为蓝牙扫描。
一种看护端设备,应用于看护系统,所述看护系统还包括被看护端设备, 所述看护端设备及被看护端设备分别绑定于看护对象及被看护对象,所述看 护端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被看护端设备的看护指令时,获取所述看 护对象的预设相关参数项的当前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当前数据,确定实现看护提醒需采用的目标提 醒方式;
提醒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看护端设备以所述目标提醒方式发出相应 的提醒信号,以提醒所述看护对象及时对所述被看护对象进行看护。
上述设备,优选的,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时间、所述看护对象的当前状态以及所述看护 对象与所述被看护对象间的当前距离。
上述设备,优选的,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预设相关参数项的当前数据是否满足如下条件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当前时间的取值为夜晚、所述看护对象的当前状态为睡 眠状态、所述看护对象与被所述看护对象间的当前距离小于预设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81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