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脂肪肝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87060.0 | 申请日: | 201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5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路云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路云香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16;A61K35/64;A61K3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43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脂肪肝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脂肪肝的中药。
背景技术
脂肪肝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是常见的临床表现。正常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湿重的5%,主要为磷脂(60%)、甘油三酯(20%)及少量脂肪酸、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当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10%,或在组织学上50%以上肝细胞有脂肪变性时,称脂肪肝。脂肪肝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脂肪肝的病理学表现可仅有肝细脂肪变性。也可伴门脉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或呈脂肪性肝硬化。肝细胞脂肪变性也可仅发生于局部而形成局灶性脂肪肝。 祖国医学无“脂肪肝”的病名,可归属于“胁痛”、“积聚”等的范畴。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与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久卧久坐、体丰痰盈、感受湿热毒邪、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有关。祖国医学认为,脂肪肝最常见原因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肆意饮酒,慢性刺激,过度安逸少动,形体肥胖等。这些因素极易导致肝脾受损,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从而致痰浊内生,气滞血瘀,肝络瘀阻。故临床治疗常以疏肝健脾,化湿消积祛痰为主。水湿、痰浊、瘀血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
茵陈蒿【别名】因尘、马先、茵蔯蒿、茵陈、因陈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臭蒿、安吕草、婆婆蒿、野兰蒿 。【 来源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性味】 苦辛,凉。【归经】 入肝、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注意】 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跌破勒【别名】小角刺、铁梨木、凿子树。【 来源 】为大风子科植物长叶柞木的叶、刺及种子。采收和储藏:叶、刺全年均可采;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叶鲜用。【性味】 味苦;涩;性寒。【归经】 入脾、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催乳。主黄疸;水肿;跌打损伤;骨折;经闭;痈肿疮毒;乳汁不通;疮癣;瘰疬。【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注意】多食耗气,损齿,易饥,空腹及羸弱人或虚病后忌之。【摘录】《中华本草》。
海蓬子【别名】草盐角、抽筋菜、盐葫芦、胖蒿子草、蜡烛蒿子、海胖子、海甲菜。 【来源】藜科植物盐角草的全草。采收和储藏:夏季收割全草,洗净晒干。【性味】苦、甘,平。【归经】 归心、肝、大肠经。【功能主治】平肝;利尿;降压。主高血压;头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摘录】《中华本草》。
川楝子 【别名】 金铃子、川楝实。 【 来源 】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性味】 苦,寒。【归经】归肝、小肠、膀胱经。【功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茴香为之使.【摘录】《中华本草》。
元胡 【别名】玄胡素、延胡索、延胡。【来源】本品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性味】 辛、苦,温。【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 孕妇慎用。【摘录】《中华本草》。
五灵脂【别名】 灵脂、糖灵脂、灵脂米、灵脂块。 【 来源 】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或飞鼠科动物小飞鼠的干燥粪便。全年可收采。将砂石、泥土等杂质除净。【性味】 甘,温。【归经】 入肝、脾经。【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用于心腹淤血作痛,痛经,血瘀经闭,产后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注意】血虚腹痛,血虚经闭,产妇去血过多发晕,心虚有火作痛,病属血虚无瘀滞者,皆所当忌【摘录】《中华本草》。
青黛【别名】 靛、靛花、靛沫、蓝靛。【 来源 】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性味】咸,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注意】中寒者勿使。【摘录】《中华本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路云香,未经路云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70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