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81711.5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3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熊艳;付思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P1/16;A61P31/20;A61P31/14 |
代理公司: | 长沙瀚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3 | 代理人: | 吴亮;郭军 |
地址: | 410208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肝炎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由原料为大黄3‑30g、佛手参15‑40g、芝麻30‑50g、岩椒草10‑30g、柴胡3‑10g、岩黄连10‑30g、穿破石15‑50g、夏枯草9‑15g、桑叶5‑10g和甘菊5‑15g组成。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原料中的大黄可以解除积攒在干内的毒素;佛手参、柴胡的生津、补气益血、疏肝解郁使肝脏的其得到疏通;岩椒草、穿破石具有活血、散瘀的功效,可以使肝部的血液流畅、疏通;夏枯草、桑叶以及甘菊具有保肝、护肝、明肝的作用;岩黄连对肝脏炎症有特效,同时具有抗乙肝病毒和保肝的多重功效,因此可以治疗各种肝炎,且无毒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是由多种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自身免疫等致病因素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功能受到损坏,从而引起身体的一系列不适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肝炎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病毒性、细菌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中毒性等种类。肝炎由于不同的病因其临床表现也不同,常见症状有食欲减退、腹胀、厌油腻食物、恶心、易疲倦等。我们通常所说的肝炎,多数是指由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的特点。
目前,治疗肝炎的西药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有损害,且易反复、病情不见好转、康复率低,因而,中药制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中药具有保肝护肝的作用,且效果比西药好、副作用较少。但是,中草药存在由于某种药物的使用不当或某种药物的成分减少而使方剂的适用范围不当,从而致使治疗效果不明显、见效较为迟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所述的治疗肝炎药物适用范围较窄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由原料为大黄3-30g、佛手参15-40g、芝麻30-50g、岩椒草10-30g、柴胡3-10g、岩黄连10-30g、穿破石15-50g、夏枯草9-15g、桑叶5-10g和甘菊5-15g组成。
优选地,所述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由原料为大黄20-30g、佛手参30-40g、芝麻30-40g、岩椒草25-30g、柴胡3-5g、岩黄连25-30g、穿破石15-30g、夏枯草9-12g、桑叶8-10g和甘菊11-15g组成。
优选地,所述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由原料为大黄30g、佛手参40g、芝麻30g、岩椒草30g、柴胡3g、岩黄连26g、穿破石15g、夏枯草9g、桑叶10g和甘菊15g组成。
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S01:将大黄、佛手参、芝麻、岩椒草、柴胡、岩黄连、穿破石、夏枯草、桑叶和甘菊去杂、洗净、烘干、备用;
S02:按照配比对原料进行称重;
S03:将称重后的岩椒草和岩黄连粉碎、研磨,并过180目网筛,得细粉,备用;
S04:将称重后的大黄、佛手参、芝麻、柴胡、穿破石、夏枯草、桑叶和甘菊加入水中煎煮三次,得到三份煎煮液;
S05:将步骤S04中的三份煎煮液合并,并过滤,得到中药液;
S06:将步骤S03的细粉加入到步骤S05的中药液中混合,可得到胶囊剂。
优选地,所述步骤S03包括: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为原料总重的8倍,煎煮3小时;过滤后,在滤渣中加水,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为原料总重的5倍,煎煮2小时;过滤后,在滤渣中加水,第三次煎煮的加水量为原料总重的3倍,煎煮1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未经湖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17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