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镇痛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80442.0 | 申请日: | 2015-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2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 发明(设计)人: | 梁泽华;翁锦妮;许梦捷;徐姗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泽华;金策 | 
| 主分类号: | A61K36/714 | 分类号: | A61K36/714;A61P29/00;A61P25/04;G01N30/36 |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吴辉辉 |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镇痛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镇痛中药,属于中草药领域。
背景技术
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又名鹅儿花、铁花、五毒,为毛茛科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寒湿痹痛等。其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较佳。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附子为常用中药,是毛茛科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属植物子根的加工品,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等功效,为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附子生品有大毒,其中所含的乌头碱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且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经加工炮制后此类成分转化为单酯型生物碱,从而减小毒性。《中国药典》虽然对附子中的乌头碱进行限度控制,但检测方法的专属性仍然较低。
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又名华细辛、小辛、少辛、盆草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的干燥根和根茎。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等。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主产于东北及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地。
附子细辛汤引自《伤寒论》,为临床常用方剂,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其他作用如清除身体局部产生的活性氧。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又名将离、离草,为毛茛科植物的干燥根。主治月经不调、痰滞腹痛、关节肿痛、胸痛、肋痛等症,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同时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功效较佳。主产于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等地。
白芍是常用的传统中药,味苦酸,性微寒,炒制后性缓、柔肝、止泻,酒炒后借酒行经止中寒腹痛。能养血敛阴,滋润筋脉,又可柔肝缓急止痛,《神农本草经》谓之“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白芍的炮制方法,现行全国各地尚有“炒制”“酒制”“土制”“醋制”“麸制”“酒麸焯”“制炭”“煨制”“盐制”等制法;药典收载有白芍、炒白芍、酒白芍三种饮片规格的炮制方法。 现代认为白芍经炒后,性稍缓,以养血敛阴为主,酒炙后,能降低酸寒之性,擅于和中缓急,止痛。现代研究结果表明,白芍主要含有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等成分;具有镇静、解痉、抗炎、抗应急性溃疡病、扩张冠状动脉、对抗应急性心肌缺血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又名生甘草、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为豆科植物的干燥根和根茎。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气不足、心悸气短等。其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功效较佳。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东北、河北、山西等地。
甘草甘缓,与芍药均为缓急止痛的要药,合用其效更好,可谓缓急止痛最佳配伍,被历代医家推崇。其与甘草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一般需经净制切片或炮制后入药用。张元素称芍药“炙甘草为辅,治腹中痛;如夏月腹痛,少加黄芩;若恶寒腹痛,加肉桂一分,白芍药二分,炙甘草一分半,此仲景神品药也”。
附子细辛与芍药甘草药对源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分别由附子和细辛、芍药和甘草各两味药组成,配伍后产生了较好的止痛作用,其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对于其止痛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却比较少。附子细辛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抗炎镇痛作用、免疫调节作用等。除了被用于治疗感冒外,还被用于治疗疼痛、水肿、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肌肉关节疾病、五官科疾病(如变应性鼻炎和皮肤疾病)等。近年来,新的治疗用途也不断被发掘出来,如治疗顽固性失眠、抖动症等。芍药甘草有柔肝舒筋、缓急止痛之功效,主治筋脉挛急、脘腹胀痛。现代研究表明芍药甘草复方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和胃肠道作用。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泽华;金策,未经梁泽华;金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04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根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祛臭液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