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湿毒蕴结型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9410.9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5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薛建芳;宗秀红;冯左基;杨海霞;褚静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建芳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5/02;A61P31/10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王希刚 |
地址: | 266599 山东省青岛市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蕴结 霉菌 阴道炎 中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湿毒蕴结型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霉菌性阴道炎或念珠菌性阴道炎即外阴阴道假丝念珠菌病(VVC),是由念珠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的外阴阴道炎症性疾病。患者症状主要是外阴瘙痒,且瘙痒症状时轻时重,时发时止,瘙痒严重时坐卧不宁,寝食难安,炎症较重时还可能出现排尿痛、性交痛等。白带增多是本病的另一主要症状,白带一般很稠,呈豆渣样或乳凝块状。西医一般采用克霉唑阴道栓治疗,但效果一般,且有一定副作用。。
霉菌性阴道炎属于中医学“阴痒”、“带下”范畴。主要是肝、肾、脾功能失常,肝脉绕阴器,又主藏血,为风木之脏;肾藏精主生殖,开窍于二阴;脾主运化水湿。肝经湿热或肝郁脾虚化火生湿,湿热之邪,阴茎下注,蕴结阴器,或感染虫哲,虫绕阴部,发为阴痒。此外可因摄生不慎,洗浴用具不洁,感染湿毒,直犯阴器,阴中作痒,甚至奇痒难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湿毒蕴结型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对湿毒蕴结型霉菌性阴道炎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疗程短,不易复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湿毒蕴结型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红蒿枝,山苦菜,笔筒草,三叉虎根,米碎花,翼首草,大叶蛇总管,声色草,水案板,白花菜,大狗尾草,梓白皮,黄毛耳草,火秧竻和清沙草。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红蒿枝20~30份,山苦菜15~25份,笔筒草50~60份,三叉虎根5~15份,米碎花10~20份,翼首草5~15份,大叶蛇总管5~15份,声色草15~25份,水案板10~20份,白花菜15~25份,大狗尾草30~40份,梓白皮20~30份,黄毛耳草30~40份,火秧竻5~15份和清沙草10~2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红蒿枝20~25份,山苦菜15~20份,笔筒草50~55份,三叉虎根5~10份,米碎花10~15份,翼首草5~10份,大叶蛇总管5~10份,声色草15~20份,水案板10~15份,白花菜15~20份,大狗尾草30~35份,梓白皮20~25份,黄毛耳草30~35份,火秧竻5~10份和清沙草10~15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红蒿枝22份,山苦菜17份,笔筒草53份,三叉虎根8份,米碎花14份,翼首草6份,大叶蛇总管7份,声色草16份,水案板12份,白花菜18份,大狗尾草34份,梓白皮24份,黄毛耳草31份,火秧竻6份和清沙草13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红蒿枝24份,山苦菜15份,笔筒草55份,三叉虎根6份,米碎花12份,翼首草9份,大叶蛇总管8份,声色草18份,水案板15份,白花菜16份,大狗尾草31份,梓白皮22份,黄毛耳草33份,火秧竻7份和清沙草11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栓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加水浸泡1小时至2小时,加热煮沸50~60分钟,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加水第二次加热,煮沸30~40分钟,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再加水,第三次加热煮沸20~30分钟,过滤;将三次滤液合在一起,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7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
第二步:取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羊毛脂、聚乙二醇和泊洛沙姆poloxamer中一种或多种作为基质;将所述基质在温度65℃~75℃条件下加热融化,加入第一步所得细粉,水浴搅拌均匀,混合成粘稠的液体,灌注在塑料定型管内,插入棉栓,冷却定型制成子弹头状栓剂;所述细粉与基质的配比为1∶2~1∶4;所述棉栓为尾部带有棉线的棉栓。当所述基质超过一种时,优选取彼此等量混合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洗液,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建芳,未经薛建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94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