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宽带雷达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7972.X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3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纪奕才;王友成;叶盛波;高云泽;张锋;方广有;张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曹玲柱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背腔 发射 超宽带雷达 绝缘介质板 天线 接收侧组件 发射天线 接收天线 上部开口 向上开口 侧组件 盖设 制备 金属材料 蝶形天线 宽带特性 天线整体 同一水平 耦合 墙面 | ||
1.一种超宽带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侧组件,包括:
向上开口的发射侧金属背腔(1);
盖设于发射侧金属背腔上部开口的发射侧绝缘介质板(16);
制备于发射侧绝缘介质板表面的发射天线(2);
接收侧组件,包括:
向上开口的接收侧金属背腔(7);
盖设于接收侧金属背腔上部开口的接收侧绝缘介质板(17);
制备于接收绝缘介质板表面的接收天线(6);
其中,所述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6)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其中,所述发射侧金属背腔(1)和接收侧金属背腔(7)通过前后两块金属连接板(4)固定连接,所述前后两块金属连接板(4)分别与发射侧金属背腔(1)和接收侧金属背腔(7)的前后侧壁处于同一平面相连接;所述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6)均为平面蝶形天线,该平面蝶形天线包括两个隔开的天线臂,呈中心对称构造,所述平面蝶形天线中,每一个天线臂由半圆部分和矩形部分连接而成,两天线臂半圆部分的弧顶相对设置,并间隔预设距离,该距离介于0.5~4毫米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侧金属背腔(1)和接收侧金属背腔(7)为长方体形状的背腔,两者的深度为所述超宽带雷达天线工作中心频率对应自由空间波长的十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宽带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侧金属背腔(1)和接收侧金属背腔(7)包括:
底壁;以及
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中的至少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侧组件和/或接收侧组件还包括:
支撑架(3或5),支撑于相应绝缘介质板和金属背腔的底壁之间,用于固定和封装超宽带雷达天线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侧绝缘介质板(16)和接收侧绝缘介质板(17)为环氧树脂板;
所述接收天线(2)和接收天线(6)为印制在环氧树脂玻璃纤维介质板上的铜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宽带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侧金属背腔(1)和接收侧金属背腔(7)由铝合金材料制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宽带雷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侧金属背腔(1)和/或接收侧金属背腔(7)内填充吸波海绵,且该吸波海绵与相应的金属背腔和绝缘介质板均保持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797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容耦合馈电的透明纳米材料天线
- 下一篇:一种可用于手持设备的智能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