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用平滑电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77008.7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6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汤泽波;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赛福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38 | 分类号: | H01G4/38;H01G4/224;H01G4/2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平滑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平滑电容器,属于电容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用电容器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电动汽车除了贮存电能的超级电容器外,还存在平滑电容器,其主要用途是平滑并滤除电动汽车电力系统中的各种不规则谐波,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环境。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用平滑电容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不能抑制共模干扰;
2、等效串联电阻(即ESR)和等效串联电感(即ESL)较大;
3、耐候较差,即耐高温和低温性能差、易吸潮、抗振动性能差;
针对上述缺点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用平滑电容器进行进一步地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平滑电容器,能够抑制共模干扰,等效串联电阻和等效串联电感较小,且耐候性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汽车用平滑电容器,包括:主电容器组和分别连接所述主电容器组两极的两个引出端,两个所述引出端之间还设置有两个串联后与所述主电容器组并联的Y电容,两个所述Y电容之间为中性点引出接地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电容器组由多个并联的电容器元件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封边叠层母排和放置所述封边叠层母排的电容器外壳,所述主电容器组和两个所述Y电容均位于所述封边叠层母排和所述电容器外壳之间,且所述电容器外壳内填充有树脂灌注料;
所述封边叠层母排包括层叠设置的且分别作为两个所述引出端的第一薄铜排和第二薄铜排,所述第一薄铜排和所述第二薄铜排之间设置有隔离绝缘层,所述第一薄铜排和所述第二薄铜排分别设置有第一焊接铜片和第二焊接铜片,所述第一焊接铜片连接所述主电容器组的一极,所述第二焊接铜片连接所述主电容器组的另一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焊接铜片和所述第二焊接铜片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每一组对应的所述第一焊接铜片和所述第二焊接铜片均平行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薄铜排一面与所述隔离绝缘层贴合,所述第一薄铜排另一面设置有第一外侧绝缘层;所述第二薄铜排一面与所述隔离绝缘层贴合,所述第二薄铜排另一面设置有第二外侧绝缘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薄铜排设置有多个第一引出片,所述第二薄铜排设置有多个第二引出片,所述第一引出片和所述第二引出片的数量相等且一一配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电容器外壳为聚对苯硫醚材料或聚碳酸酯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树脂灌注料包括填充于所述电容器外壳内且完全封装住所述主电容器组、两个所述Y电容和所述封边叠层母排的聚氨酯填充料,以及填充于所述封边叠层母排外侧且用于对所述电容器外壳进行封口的耐高温环氧树脂填充料。众所周知地,所述耐高温环氧树脂填充料是指热变形温度不低于150℃的环氧树脂填充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电动汽车用平滑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聚氨酯A料聚氨酯B料分别放入真空树脂灌注机的A料筒和B料桶中,开启搅拌并加热,聚氨酯A料的加热温度设置为65~70℃,聚氨酯B料的加热温度设置为30~35℃,混合比例设定为100:20,真空度设定为90~95 kPa;众所周知地,所述聚氨酯A料的主要成分为聚氨酯,所述聚氨酯B料的主要成分为固化剂;
步骤二、将组装好所述主电容器组、两个所述Y电容和所述封边叠层母排的所述电容器外壳放入真空树脂灌注机的真空仓,关闭入料门,抽真空,注入混合好的聚氨酯,聚氨酯应当完全没过所述主电容器组、两个所述Y电容和所述封边叠层母排;
步骤三、破真空,取出灌注了聚氨酯填充料的所述电容器外壳,并在60±3℃的烘箱里固化3小时;
步骤四、在聚氨酯填充料已固化的所述电容器外壳里注入配比好的耐高温环氧树脂; 具体地,可以灌注耐高温环氧树脂至液面低于所述电容器外壳的壳口约1毫米处;
步骤五、将注入了高温环氧树脂的所述电容器外壳置于35℃~40℃的烘房里固化8~24小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赛福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赛福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70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烧结钕铁硼永磁体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