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联微反水热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4410.X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1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白波;张霞;侯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联微 反水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联微反水热反应釜。
背景技术
水热反应釜又称聚合反应釜、高压消解罐等,它可手动螺旋坚固,是一种能分解难溶物质的密闭容器,可用于原子吸收光谱及等离子发射等分析中的溶样预处理,也可用于一定剂量的合成反应;其内部设置有聚四氟乙烯衬套,双层护理,可耐酸,碱等;具有抗腐蚀性好,使用安全,污染少,无有害物质溢出等特点。因此,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石油化工、地质化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部门的研究和生产中被广泛使用,此中在化工制样中的应用尤为突出。然而单个水热反应釜一次性只能制备一个温度下的样品,但是在实验探索过程中往往需要设置多个温度或浓度,跟踪产物的变化以及探讨温度浓度对产物的影响等需求,传统水热反应釜的低效率的操作使得实际实验操作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联微反水热反应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联微反水热反应釜,包括反应容器,所述反应容器内设置有多个微反应室;
所述的多个微反应室内均竖直设置有至少一个反应板,所述的反应板内水平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微反应通道,每个微反应通道均与反应板外部相通。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的微反应通道的顶面为平面,其底面呈波浪状。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板上所有的微反应通道的侧壁均开口,所述反应板上微反应通道开口的侧壁上固设有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板上部设置有一进料口,所述的多个微反应通道均与进料口相通。
具体地,所述反应板内竖直设置有一条形通道,所述多个微反应通道均与所述条形通道连通,所述条形通道上端与进料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微反应室横截面均为扇形;所述反应板为矩形,每个所述的反应板大小相等,其宽度方向均垂直于所述扇形的弧线切线。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微反应室外部均缠绕电阻丝。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微反应室之间设置隔热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设置多个微反应室,分别由不同的开机按钮进行控制,独立运行,使用灵活,可在不同的微反应室内进行不同浓度的反应液体的水热反应;多个微反应室设置有各自独立的温控按钮,相互之间互不干扰,通过调节温控按钮,为多个微反应室设置不同的温度,适用性强,可同时进行不同温度下的水热反应,提高了效率。
2、设置反应板,其内部设置多个微反应通道,其增加了温度梯度,并减小了反应液体厚度,相应的面积体积比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大大强化了反应室的传热能力,从而有效地强化宏观混合和热交换过程,促进微观传递过程的快速完成,从而提高了水热反应的效率。
3、微反应通道顶面为平面,其底面均呈波浪状,使得反应液体进一步分割成不同部分在不同的微反应区域中反应,进一步加快了反应速度,提高反应效率;且反应液体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会沉降在上述各反应区域中,进一步进行反应,使反应过程进行地更加彻底;顶面为平面,反应过程中形成的固体颗粒和反应后的液体即可顺利有进料口倒出,操作方便,防止堵塞。
4、波浪状底面的波浪齿的弧形设计使得微反应通道形成若干个微反应区域,同时保证微反应区域内反应液体在高压沸腾时,相邻的微反应区域内的物质能够进行交换,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体系保持均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反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反应室的俯视图;
图4是固定板、盖板和反应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反应板一个进料口的剖视图;
图6是反应板多个进料口的剖视图;
图7是微反应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是进料方式示意图;
图8(b)是出料方式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微反应室,2—温控按钮,3—开机按钮,4—反应容器,5—反应板,6—盖板,7—固定板,8—微反应通道,9—进料口,10—条形通道,11—凹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解释和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参见图1至3,本发明的多联微反水热反应釜,包括反应容器4,所述反应容器4内设置有多个微反应室1;所述的多个微反应室1内均竖直设置有至少一个反应板5,所述的反应板5内水平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微反应通道8,每个微反应通道8均与反应板5外部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44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