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净化和改良水质的微生物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3733.7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3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胡娟;陈丹艳;刘昊;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00;C02F1/28;C02F1/5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3113 | 代理人: | 卢宏 |
地址: | 41001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 改良 水质 微生物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化和改良水质的微生物制剂,属于环保领域。
背景技术
水净化的常规方法是经过絮凝、沉淀、过滤和化学处理,该方法中凹凸棒土、硅藻土、沸石粉、铁盐、铝盐及聚丙烯酰胺等常用于水质净化。研究表明凹凸棒土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吸附鱼塘中的氨离子,防水质污染,防腐臭。在污水处理中,凹凸棒土都可以再生,它耗能少,对环境保护非常有利。硅藻土pH值中性、无毒,悬浮性能好,吸附性能强,容重轻,吸油率可达115%,还能作为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投放在鱼塘池内水质变清,透气性好,提高水产成活率。天然沸石含有水产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常量元素和大部分微量元素,可将对动物有害的重金属离子和氰化物除掉。使有益的金属离子被释放出来。用沸石作水质改良剂时,能去除水中95%氨氮,还能增加溶氧,提高水体总碱度,稳定水质(李松勋,199;孙国平,1997;胡文平;1998)。聚合氯化铝主要用于净化饮用水和给水的特殊水质处理,如除铁、除氟、除镉、除放射性污染、除漂浮油等,是工业污水、废水处理的理想药物。特别是对浊度的源水,工业废水的处理优于其他絮凝剂,对水中各种有害元素都有较高的脱除率,COD除去率达60~95%。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特别适用于城市污水、城市污泥、造纸污泥及其它工业污泥的脱水处理。一般只需添加0.01~10ppm(0.01~10g/m3)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产品,即可充分发挥极大的絮凝效果。还有研究发现同时使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产品和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可显示出更大的效果。
上述常规方法一般能有效地除去大多数污物和杀死大多数微生物,然而不能很有效地除去诸如激素、农药、病毒、毒素和重金属离子等类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仍留在水源中,给人造成危害。为解决上述情况及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我国于20 世纪80 年代着手研究微生态制剂对水质的净化作用, 近年来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已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环境中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生理性活菌制品(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物质制品。对水环境治理而言,微生态制剂具有无毒、无副作用、残留和不产生抗药性等特点,能够有效改善养殖生态环境,调节水体质量、消除氨氮等污染、增强养殖对象的免疫力,在健康水产养殖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杨先乐,2000;刘利平,2000]。
现有的水质净化剂功能单一,净化水质后容易导致有害物质残留水中,水底淤泥难以净化,水体中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没有真正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微生物制剂,既能净化水质,又能为微生物提供营养,通过调节微生物营养液的成分与含量使水体中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更好地达到进化水质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净化和改良水质的微生物制剂,包括微生物营养液和水质净化剂;所述微生物营养液是将重量份为15~25 份糖蜜、35~45份葡萄糖、12~18份蔗糖、15~25份淀粉、15~25份壳聚糖、15~25份氨基酸肥水膏、100~140份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再添加15~25 份的EM原露,放入恒温箱内发酵8~12天得到;所述水质净化剂和所述微生物营养液的重量比为1︰8~1︰12。
进一步地,所述水质净化剂的组成由重量份为190~210份凹凸棒土、140~160份硅藻土、140~160份阳离子型聚丙酰胺、90~110份沸石粉、90~110份聚合氯化铝、140~160份聚合硫酸铁混合磨细得到。
进一步地,使用时,在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添加占所述微生物制剂质量20~40%的供氧剂和3~7%的催化剂。
进一步地,在所述微生物制剂中添加占所述微生物制剂质量20~40%的面粉。
进一步地,将所述微生物制剂用待处理水体稀释3倍以上后使用。
进一步地,将所述微生物营养液和水质净化剂在使用前混合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37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