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精矿筑堆生物氧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70029.6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9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怀国;叶志勇;李黎婷;胡杰华;董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00 | 分类号: | C22B1/00;C22B3/18;C22B1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矿 生物 氧化 方法 | ||
1.一种金精矿筑堆生物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低品位的块矿物料或堆浸尾渣破碎到40~50mm,筛去小于5mm的物料,其余作为支撑物;
(2)将金精矿用水调节成浓度50~75%的矿浆,喷涂于步骤(1)制得的支撑物的表面,其中支撑物与金精矿的质量比为5~11:1,上述金精矿金含量大于15g/t,硫化物包裹金占总的金属量90%以上,硅酸盐包裹金低于5%;
(3)将喷涂后的支撑物筑堆;
(4)用浓度为20~30g/L硫酸水浓度溶液不间断滴淋,直到渗出液的pH值保持在2.0以下;
(5)将电位为550~620mv的的含有数量比为70~82:22~25:5~7的Thiobacillusthiooxidans、Acidithiobacilluscaldu、Leptospirillumferriphilum和Sulfobacillusthermosulfidooxidans的菌液移入营养液中,上述菌液中菌的浓度为108~109个/mL,上述营养液成份包括0.25~0.3g/L(NH4)2SO4、0.1~0.15g/LK2SO4和0.1~0.15g/LK2HPO4,营养液和菌液的体积比为10~12:1,搅拌2~4天,直到溶液电位达到550~620mv,得到滴淋液;
(6)用上述滴淋液对步骤(4)滴淋过的筑堆进行滴淋,滴淋强度为10~17L/m2·h,滴淋15~16小时停7~8小时,渗出的菌液返回继续滴淋,以此循环滴淋80~125天;
(7)步骤(6)的滴淋结束后,卸堆,采用螺旋分级洗矿;
(8)分级洗矿后的采用三级浓密逆流洗涤,得到浓度20~25%的矿浆;
(9)用工业石灰调节步骤(8)所得矿浆的pH值至10~12,并加入氰化钠至浓度达到0.5~1.7‰,搅拌浸出24~36小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精矿筑堆生物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为:将低品位的块矿物料或堆浸尾渣破碎到40mm,筛去小于5mm的物料,其余作为支撑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精矿筑堆生物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为:将金精矿用水调节成浓度60~70%的矿浆,喷涂于步骤(1)制得的支撑物的表面,其中支撑物与金精矿的质量比为7~10:1,上述金精矿金含量大于15g/t,硫化物包裹金占总的金属量90%以上,硅酸盐包裹金低于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精矿筑堆生物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为:用浓度为20g/L硫酸水浓度溶液不间断滴淋,直到渗出液的pH值保持在1.5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精矿筑堆生物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为:将电位为590~610mv的含有数量比为71:23:6的Thiobacillusthiooxidans、Acidithiobacilluscaldu、Leptospirillumferriphilum和Sulfobacillusthermosulfidooxidans的菌液移入营养液中,上述菌液中菌的浓度为108~109个/mL,上述营养液成份包括0.25g/L(NH4)2SO4、0.1g/LK2SO4和0.1g/LK2HPO4,营养液和菌液的体积比为10:1,搅拌2~3天,直到溶液电位达到590~610mv,得到滴淋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精矿筑堆生物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为:用上述滴淋液对步骤(4)滴淋过的筑堆进行滴淋,滴淋强度为10~15L/m2·h,滴淋16小时停8小时,渗出的菌液返回继续滴淋,以此循环滴淋90~120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精矿筑堆生物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为:分级洗矿后的采用三级浓密逆流洗涤,得到浓度20%的矿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精矿筑堆生物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为:用工业石灰调节步骤(8)所得矿浆的pH值至10~11,并加入氰化钠至浓度达到0.8~1.5‰,搅拌浸出2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00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部加热方式的浸出槽
- 下一篇:双排压淬渗碳炉机械手视觉纠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