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压力传感器的正向压装二极管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69272.6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2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 | 分类号: | B23P1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传感器 正向 二极管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装夹具,属于二极管压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压力传感器的正向压装二极管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带压力传感器的二极管压装夹具的压装方式:首先将二极管倒置,放置于下模卸料板避空孔中的压头上,再将极板反放于卸料板上,压力传感器在下模压头的底部放置,上述压装方式存在一定地弊端:若要顺利的将二极管放入卸料板避空孔中,那就意味着卸料板的避空孔直径必须大于二极管的直径;这样,二极管就不可能与避空孔同心,再加上极板放置于卸料板上的公差,二极管与对应极板孔的位置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心,则会导致传感器探测出的压入力数值不准确,从而导致此项需要重点管控的项目处于失控状态,产品质量存在很大风险。另外,因为模架为多个产品模芯共用,在更换模芯时,此结构夹具需要拆卸上下模各4只螺丝,换模时间过长,影响产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压力传感器的正向压装二极管夹具,二极管与极板对应孔不同心而导致的压力数值不准确的因素、使二极管压入力管控更加精确,降低产品质量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压力传感器的正向压装二极管夹具,包括上模架、上固定槽、下模块、下固定槽、下模架、上模硬限位、下模硬限位一和下模硬限位二;上固定槽使用螺栓紧固在上模架上,上模硬限位设置在上模架两侧;下固定槽使用螺栓固定在下模架上,下模硬限位一和下模硬限位二设置在下模架两侧;
还包括压力传感器、上模块一、上模块二、压头、卸料板、弹簧、带肩导柱和极板定位销,上、下固定槽后方放置强磁,压力传感器放置于上模块一的传感器放置孔中、孔径大于传感器外径0.02-0.04mm;上模块二使用螺栓紧固在上模块一上;压头放置在上模块二上对应的放置孔中,孔径大于压头外径0.03-0.05mm,压头端部直径小于上模块一与上模块二沉孔直径0.4-0.6mm;卸料板使用等肩螺栓紧固在上模块一上,弹簧套在等肩螺栓外,带肩导柱分别穿入上模块一、上模块二、卸料板与上模块一、上模块二过渡配合,与卸料板间隙配合。
进一步设计,下模块中设置带肩导套并与带肩导柱相互配合。
进一步设计,上模架上部设置模柄。
与现有模具相比:夹具在换模时,将模芯抽出即可,方便快速;在使用的时候,先将极板按照定位销放置于下模块上, 再将二极管引线向下,放置于极板压装孔中,启动压装设备,上模下压,三只带肩导柱15首先进入带肩导套,然后,卸料板与极板接触,弹簧收缩,卸料板压紧极板使其不发生位移,设备继续下压,压头接触二极管并继续向下压装,上模硬限位与下模硬限位贴合后,压力传感器探测到压入力,压装完成;最大限度的消除了因二极管与极板对应孔不同心而导致的压力数值不准确的因素。换模采取卡槽式推拉换模,固定槽后方带有强磁,无需螺丝固定,换模时间减少了80%。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架,2.压力传感器,3.上固定槽,4.上模块一,5.上模块二,6.压头,7、卸料板,8.模块,9.下固定槽,10.下模架,11.模柄,12.等肩螺栓,13.上模硬限位,14.弹簧,15.带肩导柱,16.下模硬限位,17.带肩导套,18.下模硬限位,19.强磁,20.极板定位销,21.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上模架1、上固定槽3、下模块8、下固定槽9、下模架10、上模硬限位13、下模硬限位一16和下模硬限位18;上固定槽3使用螺栓紧固在上模架1上,上模硬限位13设置在上模架1两侧;下固定槽9使用螺栓固定在下模架10上,下模硬限位一16和下模硬限位二18设置在下模架10两侧;还包括压力传感器2、上模块一4、上模块二5、压头6、卸料板7、弹簧14、带肩导柱15和极板定位销20,上固定槽3、下固定槽9后方放置强磁19,在上模块一4推入后,强磁19将上模块一4吸住,防止其纵向位移;压力传感器2放置于上上模块4传感器放置孔中、孔径大于传感器外径0.02-0.04mm,;上模块二5使用螺栓紧固在上模块一4上;压头6放置在上模块二5上对应的放置孔中,孔径大于压头6外径0.03-0.05mm,保证压头6可以自由滑动;压头6端部直径小于上模块一4与上模块二5沉孔直径0.4-0.6mm,防止压头6滑动中触碰到沉孔侧壁;卸料板7使用等肩螺栓12紧固在上模块一4上,弹簧14套在等肩螺栓12外,带肩导柱15分别穿入上模块一4、上模块二5、卸料板7与上模块一4、上模块二5过渡配合,与卸料板7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92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公路矿用汽车前轮衬套的装配机构
- 下一篇:一种纵向传递轮组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