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自行车用可变减速比的轮毂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68563.3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3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严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振华 |
主分类号: | H02K7/116 | 分类号: | H02K7/116;F16D41/3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7 | 代理人: | 杨红 |
地址: | 300222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自行车 可变 减速 轮毂 电机 | ||
1.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可变减速比的轮毂电机,包括右侧轮毂外壳、左侧轮毂外壳、右侧轮毂外壳轴承、左侧轮毂外壳轴承、中间壳体、定子固定架、定子、若干个磁铁、行星轮支撑轴承、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行星轮连接花键套、行星轮支撑轴、主轴和线圈,转子右侧通过转子支撑轴承支撑在定子固定架上,转子左侧通过小减速比输出单向超越离合器支撑在左侧轮毂外壳上,转子及与其固接的两个行星架上固接有行星轮支撑轴,行星轮支撑轴上套有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行星轮支撑轴承、行星轮连接花键套,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通过行星轮支撑轴承支撑在行星轮支撑轴上,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通过行星轮连接花键套键接构成一体,所述第一太阳轮内圈与主轴键接、外齿与第一行星轮啮合,所述转子、行星架及第一行星轮动力输入组件构成既呈动力输入部又呈动力输出部,即所述行星架直接输出并与小减速比输出单向超越离合器构成小减速比正向的动力输出部,所述第二行星轮动力输出组件及大减速比输出单向超越离合器构成大减速比反向的动力输出部,小减速比输出单向超越离合器和大减速比输出单向超越离合器在同轴径向设置,其特征是:同轴径向设置的大、小减速比输出单向超越离合器为机械变速式飞轮结构,所述机械变速式飞轮结构包括外圈、内圈、滚珠和千斤片,所述外圈和内圈通过中间固定圈构成径向双层的第一飞轮结构及第二飞轮结构的复合式结构飞轮,所述中间固定圈上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装有双向千斤控制机构,所述双向千斤控制机构包括千斤片、复位弹簧和滚针,所述千斤片后端面设有圆弧凸起,所述圆弧凸起与矩形凹槽槽壁上的圆弧凹槽匹配,所述千斤片外圆周千斤片卡簧钢丝槽中设有卡簧钢丝,所述千斤片下表面依次设有复位弹簧和滚针,所述双向千斤控制机构的千斤片侧表面设有包容复位弹簧和滚针的阶梯凹台,所述复位弹簧形状呈S形板簧,复位弹簧前端镶嵌在阶梯凹台底面的切槽中,复位弹簧后端下表面与滚针触接,机械变速式飞轮结构的所述内圈与第二太阳轮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用可变减速比的轮毂电机,其特征是:所述机械变速式飞轮结构的外圈内径周圈均布有棘轮齿, 机械变速式飞轮结构内圈的外径周圈均布有棘轮齿,所述中间固定圈分别通过双排外圈滚珠支承在外圈内侧以及通过双排内圈滚珠支承在机械变速式飞轮结构的内圈外侧,所述中间固定圈与机械变速式飞轮结构的外圈、内圈呈滚动连接,所述中间固定圈外表面上螺接有外圈侧挡圈,所述中间固定圈内表面上螺接机械变速式飞轮结构的内圈侧挡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用可变减速比的轮毂电机,其特征是:所述磁铁通过磁铁支撑圈固定在定子外圈,所述磁铁支撑圈通过螺栓与行星架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用可变减速比的轮毂电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呈连体式整体结构,整体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两端通过行星轮支撑轴承支撑在行星轮支撑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振华,未经严振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856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永磁电机装配工作台
- 下一篇:一种集束电机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