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醒脑静经鼻微乳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68064.4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4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陆洋;杜守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K9/107;A61K47/34;A61P9/10;A61K31/7048;A61K3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 代理人: | 张洪年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醒脑 静经鼻微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醒脑静经鼻微乳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经典芳香开窍名方“安宫牛黄丸”而来的醒脑静注射液,由麝香、栀子、冰片、郁金组成,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开窍醒脑,是临床用于治疗脑中风急性期的有效药物。由于醒脑静方中含大量的脂溶性挥发成分,因此使用了较高浓度的吐温80作为增溶剂,可能会带来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其给药剂型为注射液,必须在医院由医护人员监护下给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和社会的医疗成本。同时,中风急性期的治疗时间窗(<6h)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而由于注射液使用的特殊要求,患者发病后,因等待医护人员往往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微乳制剂鼻腔给药可克服上述不足,微乳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水溶性及脂(难)溶性成分均可在微乳中稳定存在,载药量可达100mg/mL以上,特别适宜于大剂量中药复方纳米制剂的载药,亦可降低药物及辅料对鼻腔黏膜的刺激性,且微乳经鼻腔给药后,在乳化剂及助乳化剂的作用下,分散质点(乳滴)表面张力较低而易于通过鼻黏膜水化层,直接与黏膜上皮细胞接触,促进了药物的吸收。因此微乳经鼻腔给药后,迅速经黏膜入血,通过血液循环,穿越血脑屏障而进入脑内。此外以一定比例的美国FDA批准使用的毒性极低的可注射药用辅料mPEG-PLA作为乳化剂或助乳化剂,可减少黏膜刺激和毒性。mPEG-PLA修饰后微乳亲水性增加,更易经水性嗅神经通路进入脑内。经血液循环通路进入体内的乳微粒在mPEG-PLA修饰下则可增加体循环时间,配以具有脑靶向性的乳化剂可进一步增加药物的入脑量。但具体的微乳制剂各组分及组分配比直接影响到药物制备的可行性及药物的功效,且目前未见醒脑静有效成分制备而成的微乳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醒脑静经鼻微乳制剂,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公开醒脑静经鼻微乳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微乳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艾片:5-15份;
麝香酮:1-3份;
郁金挥发油:1-3份;
栀子苷:2-8份;
油相:5-10份;
乳化剂:20-40份;
助乳化剂:20-40份;
水相:75-225份。
本发明所述微乳优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艾片:8份;
麝香酮:1份;
郁金挥发油:1份;
栀子苷:4份;
油相:5.5份;
乳化剂:40份;
助乳化剂:20份;
水相:120份。
本发明所述微乳优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艾片:7份;
麝香酮:3份;
郁金挥发油:2份;
栀子苷:7份;
油相:6份;
乳化剂:35份;
助乳化剂:22份;
水相:200份。
本发明所述微乳优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艾片:14份;
麝香酮:2份;
郁金挥发油:3份;
栀子苷:3份;
油相:8份;
乳化剂:30份;
助乳化剂:37份;
水相:80份。
本发明所述微乳优选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艾片:10份;
麝香酮:2份;
郁金挥发油:2份;
栀子苷:5份;
油相:8份;
乳化剂:30份;
助乳化剂:30份;
水相:150份。
所述的油相选自: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乙酯、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异丁酸丙酯、月桂酸异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辛酸癸酸三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乳化剂选自:mPEG-PLA、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聚氧乙烯35蓖麻油、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卵磷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助乳化剂选自:mPEG-PLA、无水乙醇、丙二醇、丙三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述的mPEG-PLA选自:嵌段比例范围在10/90~90/10的mPEG-PLA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mPEG选自:mPEG650、mPEG1200、mPEG1500、mPEG2000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郁金挥发油均由常规方法制备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80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制单硝酸异山梨酯的工艺
- 下一篇: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