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倾斜度测量仪的测量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67720.9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4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忠;闫传奇;李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9/00 | 分类号: | G01C9/00;G01C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叶志坚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倾斜度 测量仪 测量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角度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倾斜度测量仪的测量电路。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建筑行业和家居装修、家具制作等行业来说,测量平面倾斜角一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目前,我们常使用的水平尺和水泡测量仪,都只能测量是否水平或垂直,不能直接测量出具体的角度。例如,当工人铺设地板砖和瓷砖时只能判断此时地板砖和瓷砖是否处于水平或垂直状态,会出现很大的误差,导致铺设的地板砖角度不一,坑坑洼洼影响美观和使用。本发明基于当前技术的不足,采用了高精度重力加速度器进行测量角度,能够实时且准确得出角度的具体数值,弥补了传统的水平尺和气泡测量仪无法准确测量的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费用低廉并且精度高的倾斜度测量仪测量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倾斜度测量仪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模块、电源模块、重力加速度模块、A/D转换模块、液晶屏模块;
所述的重力加速度模块的输出端与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微处理器模块的输出端与液晶屏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电源模块为重力加速度模块、A/D转换模块、微处理器模块、液晶屏模块供电。
所述的微处理器模块包括单片机控制芯片U1、晶振Y1、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十八管脚与晶振Y1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十九管脚与晶振Y1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相连接;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与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九管脚接地,第三十一管脚接外接电源VCC;除了上下文提到的管脚外,单片机控制芯片U1 的其他管脚架空。
所述的单片机控制芯片U1型号为80C52。
所述的电源模块包括第二芯片U2、电池BT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二芯片U2的第一管脚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电池BT1的正极相连接;第二芯片U2的第二管脚与第四管脚、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电池BT1的负极连接后接地;第二芯片U2的第三管脚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外接电源VCC。
所述的第二芯片U2型号为B0305LS。
所述的重力加速度模块包括第三芯片U3、运放U4、第一电阻R1、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三芯片U3的第二、三管脚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相连接;第三芯片U3的第四管脚与运放U4的正向输入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C4另一端、第五电容C5另一端连接后接地;第三芯片U3的第五管脚与第六电容C6一端连接后接地,第六管脚与第六电容C6另一端连接后接外接电源VCC;运放U4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运放U4的输出端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后作为Zout端;运放U4的供电端管脚接VCC,运放U4的接地端管脚接GND;第三芯片U3的第九管脚、第十管脚、第十三管脚分别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三十四管脚、第三十三管脚、第三十二管脚相连接。除了上下文提到的管脚外,第三芯片U3的其他管脚架空。
所述的第三芯片U3型号为MMA7361,运放U4的型号为LM358。
所述的A/D转换模块包括第五芯片U5、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七电容C7;第五芯片U5的第一管脚、第二管脚、第三管脚分别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三十九管脚、第三十八管脚、第三十七管脚相连接;第五芯片U5的第四管脚与第十九管脚连接后与第七电容C7的一端相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第五芯片U5的第六管脚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重力加速度模块的Zout端相连接;第五芯片U5的第七管脚、第八管脚、第十管脚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后接地;第五芯片U5的第九管脚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外接电源VCC;第五芯片U5的第二十管脚接外接电源VCC;第五芯片U5的第十八管脚、第十七管脚、第十六管脚、第十五管脚、第十四管脚、第十三管脚、第十二管脚、第十一管脚分别与单片机控制芯片U1的第一管脚、第二管脚、第三管脚、第四管脚、第五管脚、第六管脚、第七管脚、第八管脚相连接;第五芯片U5的第五管脚架空。
所述的第五芯片U5型号为ADC08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77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