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炉前脱硅喷枪装置的滑车控制装置以及炉前脱硅喷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64940.6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1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赵新波;宋志忠;吴忠保;金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华渝重工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李玉盛,李海华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炉前脱硅 喷枪 装置 滑车 控制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炉前脱硅喷枪装置的滑车控制装置以及炉前脱硅喷枪装置。
背景技术
炉前脱硅喷枪装置主要是为炼钢提供低硅,冶炼高附加值精品钢的铁水脱硅设备。喷枪是铁水预处理技术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工作时喷枪高于铁水面,喷吹速度及喷枪头位置对脱硅效率、脱硅剂利用率有很大影响。喷枪安装在滑车上,通过控制滑车的运行实现喷枪移动,使喷枪头处于最佳位置以提高脱硅效果。炉前脱硅喷枪装置滑车控制及防碰保护电路的目的在于提高喷枪装置控制精度、降低喷枪装置故障率、缩短钢铁冶炼全流程生产时间,为生产低硅高级钢、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及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必要条件。
目前,炉前脱硅喷枪装置滑车控制及防碰保护相关装置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用一定功率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经变速后带动链条使滑车运行,这种方式控制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廉;但是整个控制处于开环状态,滑车移动的距离不准确,往往需要经过点动控制和人为测量才能达到要求。
2、滑车的防碰保护一般是由机械行程开关或接近开关通过电气控制来达到保护的目的。此种保护容易实现,但由于行程开关的机械性能影响和接近开关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其可靠工作的时间不长,保护可靠性程度不高。
3、滑车的锁紧一般是在滑车两边通过人工将夹具拧紧,依靠夹具与立柱的摩擦使滑车锁紧在立柱上。此种方式易于实现,但可靠性、自动化程度低。特别是在立柱较高,滑车运行至超过人体力行的情况下,更体现其不便于操作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控制精准、易于操作、自动控制、具有滑车防撞保护功能的用于炉前脱硅喷枪装置的滑车控制装置以及炉前脱硅喷枪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炉前脱硅喷枪装置的滑车控制装置,用于对炉前脱硅喷枪装置的滑车的移动位置进行控制,包括:主控模块、滑车驱动模块、滑车位置反馈模块以及滑车移动命令下达模块,其中:所述滑车移动命令下达模块,用于对所述主控模块下达滑车移动命令,其中,所述滑车移动命令携带有滑车移动参数,所述滑车移动命令包括滑车点动上升/下降命令,所述滑车移动参数包括滑车运行的位置参数和上极限、下极限位置参数;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滑车移动命令控制所述滑车驱动模块工作;所述滑车驱动模块,连接于所述主控模块与滑车之间,包括变速机构及电机,用于根据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驱动所述滑车按照所述滑车移动命令进行移动;所述滑车位置反馈模块,设于所述变速机构的轴上,用于将滑车的直线移动距离转换为角度信号,并将该角度信号发送至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还用于根据该角度信号所反映的当前滑车位置与设定滑车移动参数进行对比,以判断所述滑车移动的位置是否与所述移动参数相吻合,若吻合,所述主控模块则发出停止信号至所述滑车驱动模块,以使滑车驱动模块停止驱动。
作为优化,所述滑车控制模块还包括一锁紧模块,设于滑车上且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当主控模块处理得到所述滑车移动到位后,接收所述主控模块发出的锁紧命令,并根据所述锁紧命令将滑车锁紧在炉前脱硅喷枪装置的立柱上,所述锁紧模块包括第一及第二电磁离合器。
作为优化,所述命令下达模块为一触摸显示屏,在其上设有移动命令按键、移动参数设定按钮,所述触摸显示屏用于显示滑车上升/下降运行、滑车停止运行、电机过载及急停工况。
作为优化,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单片机系统、通讯模块、继电器驱动输出模块、第一交流接触器KM1以及第二交流接触器KM2;所述单片机系统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命令下达模块通讯连接,所述单片机系统通过输出总线与所述继电器驱动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输出模块与所述锁紧模块连接以及分别通过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第二交流接触器KM2与所述滑车驱动模块相连,以使所述单片机系统驱动所述滑车驱动模块的电机正转或者反转。
所述主控模块还包括断路器QF、光耦隔离器、第一及第二电源转换模块PW1、PW2,所述滑车位置反馈模块为一绝对编码器;
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KM1包括第一线圈KM1-A、五个触点KM1-1至KM1-5,其中KM1-1至KM1-3为常开主触点,KM1-4为常开辅助触点,KM1-5为常闭辅助触点;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KM2包括第二线圈KM2-A、五个触点KM2-1至KM2-5,其中KM2-1至KM2-3为常开主触点,KM2-4为常开辅助触点,KM2-5常闭辅助触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华渝重工机电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华渝重工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49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压防震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复合材料发动机缸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