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YUV编码格式的图像调节方法及调节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64479.4 | 申请日: | 2015-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35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 发明(设计)人: | 辛有安;周福明;易武;李鹏;陈属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载德光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9/64 | 分类号: | H04N9/64;H04N9/77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312 | 代理人: | 陈健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yuv 编码 格式 图像 调节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YUV编码格式的图像调节方法及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视频格式、接口协议及类型越来越多,视频设备的兼容性、复杂性不断增加。而视频终端设备如显示器,电视机等,支持的接口协议、类型有限,在视频信号送给视频终端前需要把不匹配的信号源格式转换成视频终端支持的信号格式才能够正常接收、显示。但是不同信号格式之间转换,特别是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会导致图像亮度和色彩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真,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甚至不能使用。传统方法,只能通过调节显示器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的相关参数去改善,当1路信号送到多个视频终端的时,需要每个终端都调节一次,而且只有亮度、对比度等参数可以调节,无法把色度U、V分离出来单独调节,导致图像失真严重时不能很好的改善。还有大部分视频终端设备不支持这些参数的调节功能。
目前显示设备和视频终端主要接收的几乎为数字信号,每一像素的色彩为由三原色(R、G、B)所构成,而图像品质的好坏则主要取决于其所呈现画面的亮度、对比度以及饱和度。目前对数字图像的处理主要有三种模型:
RGB模型:由三基色混色原理产生的颜色模型,三基色为红(R)、绿(G)、蓝(B),所有颜色都可以由三基色按不同比例相加叠加组成。
HSV模型:一种比较符合人眼视觉特性的颜色模型,具有亮色分离的优点。H、S、V分别代表色调、饱和度及亮度。
目前,针对YUV模型进行的图像属性调节,一般采用颜色模型转换的方法来实现,即,首先将YUV模型式转换为RGB模型,然后再转换为HSV模型,然后对HSV颜色模型进行颜色属性调节。目前的色彩处理手段多为基于RGB、HSV色彩模型,而目前在视频压缩技术领域,视频源格式多为采取亮度信息与色度信息的分离表示模式即YUV。即使同一个信号源,给不同显示设备,显示的图像效果也会有一定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YUV编码格式的图像调节方法及调节系统,将亮度及色度信号分离出来独立进行调节。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YUV编码格式的图像调节方法,用于调节其前端的图像传输设备输出的图像的亮度及色度,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接收所述图像传输设备输出的图像;
步骤2:对所述图像进行亮度及色度调节;
步骤3:发送亮度及色度调节后的图像;所述步骤2的步骤包括:
步骤A:从所述视频接收芯片接收所述图像,并将所述图像各像素的YUV数据中的Y分量Yi、U分量Ui及V分量Vi分离出来;
步骤B:根据控制指令选择自动调节模式或手动调节模式对各像素的YUV数据中的Y分量Yi、U分量Ui及V分量Vi进行亮度及色度调节,得到亮度及色度调节后各像素的YUV数据中的Y分量Y'、U分量U'及V分量V';
自动调节模式对各像素的YUV数据中的Y分量Yi、U分量Ui及V分量Vi进行亮度及色度调节的步骤包括:
步骤B1:根据所述图像传输设备的系统偏差及各像素的YUV数据中的Y分量Yi、U分量Ui及V分量Vi计算该图像各像素的Y分量、U分量及V分量的调节参数;所述系统偏差包括Y分量系统偏差Dy、U分量系统偏差Du及V分量系统偏差Dv;计算方法如下:
Y分量的调节参数为:Ay=Dy×Yi;
U分量的调节参数为:Au=Du×Ui;
V分量的调节参数为:Av=Dv×Vi;
步骤B2:根据计算出的各像素的Y分量、U分量及V分量的调节参数对该图像各像素的YUV数据中的Y分量Yi、U分量Ui及V分量Vi进行亮度及色度调节,得到亮度及色度调节后各像素的YUV数据中的Y分量Y'、U分量U'及V分量V';调节方法如下:
Y'=Yi+Ay;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载德光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载德光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44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