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形的鱼礁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64405.0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5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俞存根;夏陆军;谢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G3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鱼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形的鱼礁。
背景技术
在海洋中投放人工鱼礁,可改善海域的生态环境,为海洋生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人工鱼礁有隐蔽场的作用,海洋中小型动物将人工鱼礁作为隐蔽的场所,有利于成活率的提高;岛礁性鱼类将人工鱼礁作为休息场所,对环境变化起到回避的作用;人工鱼礁及其周围海域繁生了多种海洋生物,可以作为鱼类的索饵场;人工鱼礁还能为一些鱼类提供产卵、孵化、育苗育肥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因为人工鱼礁有诸多好处,现在全球各国都在大力制造、推广和投放人工鱼礁;有些渔场还通过投放藻礁的方式培育各种海藻,包括食用海藻、药用海藻,同时海藻能够丰富鱼群。由于海藻生活在浅水海域,而鱼礁通常都投放到海底,因此常见的鱼礁、藻礁都是单独分开的且单独投放的,功能单一、投放成本高。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599081A,授权公告日2012年7月25日,公开了一种人工鱼礁,包括人工鱼礁本体,人工鱼礁本体呈倒“Y”形状,呈倒“Y”形状的人工鱼礁本体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一体的上部单元、左下部单元及右下部单元所形成,上部单元呈垂直向下的“箭头”形状,其由上左斜柱、上中柱及上右斜柱所形成,左下部单元呈向上且偏右倾斜的“箭头”形状,其由左下左斜柱、左下中柱及左下右斜柱所形成,右下部单元呈向上且偏左倾斜的“箭头”形状,其由右下左斜柱、右下中柱及右下右斜柱所形成。其不足之处是该种人工鱼礁功能单一,投放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功能多样、投放方便,既能作为鱼礁聚鱼,又能作为藻礁培育海藻的可变形的鱼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变形的鱼礁,包括藻礁基体、位于藻礁基体底部的鱼礁基体,藻礁基体、鱼礁基体整体呈圆柱体结构,所述鱼礁基体的上端设有若干连接环,所述藻礁基体底部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设有穿过连接环且易于被海水腐蚀的金属杆,所述藻礁基体的外侧设有若干辅助礁基,藻礁基体的侧面设有连接孔,所述辅助礁基的侧面设有伸入连接孔内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槽的底部设有与连接孔贯通的销孔,所述连接柱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销孔内设有限位销,限位销的上端穿入连接柱上的限位孔内,限位销的下端与连接环连接,所述辅助礁基的底部与藻礁基体侧面之间通过钢索连接,所述鱼礁基体的上端中心设有绕线辊,绕线辊上绕有钢绞线,所述钢绞线的外端与藻礁基体底部连接,所述藻礁基体、辅助礁基顶面设有用于培育藻类植物的培养基层,所述藻礁基体的内部设有储气腔,所述辅助礁基的内部设有封闭的空腔。
藻礁基体、鱼礁基体通过连接环、金属杆连接,辅助礁基通过连接柱与藻礁基体上的连接孔连接后并通过限位销限位,由于藻礁基体、鱼礁基体、辅助礁基都连接在一起,因此投放的时候一起投放,投放非常方便;投放后整体悬浮在海水中,当经过一定时间后,金属杆被海水腐蚀,连接环与金属杆脱开,鱼礁基体与藻礁基体脱离并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到海底,此时鱼礁基体作为沉重块、藻礁基体作为浮块,两者之间通过钢绞线连接保持平衡,由于藻礁基体在上方,阳光较充足,藻类生长较快,而鱼礁沉入海底后作为聚鱼场所;在连接环与金属杆脱开并分离时,限位销从销孔中拔出来,辅助礁基与藻礁基体之间失去限位而分离,每个辅助礁基分别向外扩开并在钢索的作用下分布在藻礁基体周围,辅助礁基初期与藻礁基体连接,培养基层上藻类植物处于幼苗期,聚集在一起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被海浪冲走,随着藻类的生长,越长越密集,此时需要更大的生长空间,辅助礁基与藻礁基体分离,为藻类生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从而便于藻类快速生长。
作为优选,所述的金属杆包括不锈钢杆、与不锈钢杆同轴的碳钢杆,所述的不锈钢杆的一端与连接槽一侧铰接,不锈钢杆的外端设有定位孔,所述碳钢杆的一端与连接槽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碳钢杆的外端设有伸入定位孔内的定位凸台。不锈钢杆、碳钢杆连接后在海水中形成电偶腐蚀,电偶腐蚀中,碳钢杆作为阳极,极易腐蚀,腐蚀速度快,可以选择碳钢杆的直径以定性的控制腐蚀时间,当碳钢杆腐蚀后,鱼礁基体上的连接环与藻礁脱离,鱼礁基体沉到海底。
作为优选,所述鱼礁基体内设有若干沿径向贯穿的横通孔,鱼礁基体内设有与轴向平行且贯穿横通孔的纵通孔。鱼礁基体内部的各种横通孔、纵通孔纵横交错,构成复杂的便于鱼类躲避、生长的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纵通孔的下端延伸形成中空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侧面设有若干排泥沙孔,所述横通孔的外端延伸形成中空的辅助支撑脚,所述辅助支撑脚上也设有排泥沙孔。鱼礁基体沉入海底后,通过支撑脚与海底基础,防止横通孔、纵通孔被海底的泥沙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44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