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虹膜识别的人机交互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63167.1 | 申请日: | 2015-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0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 发明(设计)人: | 何召锋;李星光;马力;李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恒立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6 | 代理人: | 顾珊;庞立岩 |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虹膜 识别 人机交互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移动终端虹膜识别的人机交互方法,包括利用采集设备获取近红外人脸图像并结合虹膜定位对人眼区域进行检测而得到人眼的位置信息,进一步根据检测结果获取人眼相对于所述采集设备的距离信息和人脸朝向的姿态估计,再根据距离和姿态信息发出提示,从而实现人机交互体验,此外还具有界面友好、易用性强和识别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虹膜识别方法,特别涉及移动终端虹膜识别的人机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虹膜识别已经在安防、银行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受制于使用者易用性方面的问题,虹膜识别迟迟没有得到更大规模的应用,其最主要的原因即为使用者的交互体验差。在使用者的交互体验中,虹膜识别设备惯用“所见即所得”的图像反馈来指导使用者的进行远近距离提示以及人眼区域对准,需要使用者根据实际显示的情况进行人为对准,才能够实现虹膜图像的正常采集,这严重制约了虹膜识别采集区域的范围。此外,这种所见即所得显示的图像均为近红外的人脸图像,相对于可见光人脸图像而言,近红外人脸图像是灰白图像,有比较“恐怖”的感觉,使得使用者相对较难接受,人机交互体验差,间接影响了虹膜识别的易用性。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界面友好、易用性强且具有交互体验的红膜识别方法和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移动终端虹膜识别的人机交互方法,该方法的虹膜识别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a)利用采集设备获取近红外人脸图像并结合虹膜定位对人眼区域进行检测而得到人眼的位置信息;
b)根据步骤a)的检测结果获取人眼相对于所述采集设备的距离信息,并判断该距离是否满足虹膜识别的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则返回步骤a);
c)根据步骤a)的检测结果进行人脸关键点位置的初始化并对人脸关键点进行检测,从而实现人脸朝向的姿态估计并判断该姿态是否满足虹膜识别的要求,如果不满足则返回步骤a);
d)截取人眼区域的虹膜图像进行虹膜识别。
优选地,所述步骤b)和所述步骤c)同时进行,且如果所述距离和人脸朝向姿态不同时满足虹膜识别的要求,则返回步骤a)。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与所述步骤c)的执行顺序交换。
优选地,所述步骤a)根据人眼区域检测结果实时动态输出人眼的实际位置。
优选地,所述步骤b)通过计算人脸图像中使用者双眼的距离d来获取人眼相对于采集设备距离信息。
优选地,所述步骤c)通过人脸关键点检测结果实现所述近红外人脸图像映射到可见光下的人脸图像。
优选地,还包括通过人脸关键点检测结果实现所述近红外人脸图像的风格化动态呈现。
优选地,所述步骤b)和所述步骤c)根据判断结果向使用者发出距离和/或姿态的调整信息。
优选地,使用者通过设置符合虹膜识别要求的自定义人脸图像,所述步骤c)通过判断该自定义人脸图像中的人眼目标位置与人眼实际位置之间的距离来发出姿态调整的提示信息。
优选地,所述使用者自定义的人脸图像为普通人脸图像或软件合成图像。
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虹膜识别的人机交互方法具有极好的人机交互体验,此外还具有界面友好、易用性强和识别效率高等优点。
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发明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
附图说明
参考随附的附图,本发明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31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