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安全带预紧性能测试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62719.7 | 申请日: | 2015-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9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 发明(设计)人: | 吴祖兴;王智;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安全带 性能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附件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带的预紧性能测试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安全性能日益受到消费者重视的今天,预紧式安全带已经在汽车安全系统中成为一种标准配置。在车辆发生碰撞过程中,预紧式安全带可以提前约束乘员,提前安全带对假人的约束时间和减小乘员的前移量,更有利于乘员安全。随着汽车安全技术的提高以及汽车开发成本的下降需求,对汽车安全的仿真技术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对安全带预紧模拟的方法是在实车碰撞试验完成之后,通过调整模型参数来拟合试验曲线。但传统方法既不能准确预测安全带预紧功能对乘员的保护性能,也不能在车辆开发阶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而难于实现安全带预紧功能预测的原因在于:传统安全带预紧模型不是以安全带外载荷与预紧位移的本构关系来建立的。
CN 201707041 U公开了“一种安全带预紧量及限力量的测试装置”,包括机架、安全带、与安全带连接的假人、固定在机架上的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预紧装置,在机架侧面的上部固定有预紧夹持钳,在机架同一侧面的下部固定有限力夹持钳;另设有用于测试位移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在距其上端部至少400mm的位置处由预紧夹持钳夹持固定,连接带在距其下端部至少800mm的位置处由限力夹持钳夹持固定;再设有一传动块,传动块的一端与连接带的中部固定连接,传动块的另一端与安全带固定连接。其通过传动块带动专设的连接带移动,能够直观且准确地展示、记录测试结果。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带的预紧性能测试的装置,能获取预紧安全带在不同外载荷作用下安全带预紧力和预紧位移的关系曲线,为后期的安全带预紧模型提供试验数据,用于解决实现对安全带预紧仿真的难题,提高汽车安全开发中仿真技术的精度。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带的预紧性能测试的装置,包括呈六面框架的台架总成和安全带总成,所述台架总成顶面的前边和后边均为一圆柱,其特征是:在所述台架总成前面的下部定位连接有一安全带巻收器固定板,在所述台架总成前面的中部偏下的部位定位连接有一位移传感器固定板,在所述台架总成顶面的前边和后边的圆柱中部分别设有导向轴承;所述安全带总成包括织带、与织带一端连接的安全带巻收器,所述安全带巻收器定位连接在所述安全带巻收器固定板的中部,所述织带与所述两套导向轴承贴合且另一端与一配重块连接;在所述位移传感器固定板的中部设有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织带穿过该位移传感器;在所述织带上夹持有一力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两套导向轴承分别与所述台架总成顶面前边和后边的圆柱(中部过盈配合。
进一步,在所述织带上贴有格栅标签纸贴,该格栅标签纸贴靠近所述位移传感器。
所述位移传感器和力传感器分别测量安全带上的预紧力和预紧位移,导向轴承为安全织带在滑动过程中提供一较小的摩擦力和正确的滑动方向,配重块的质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动。所述的位移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固定板使用螺栓连接,力传感器通过其夹子固定在安全织带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利用本发明能够在不同配重块质量下测量安全带的预紧力和预紧位移的时间历程曲线,并耦合成力和位移的关系曲线,为后期的安全带预紧仿真模型提供试验数据,提高汽车安全的仿真精度;在车辆开发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一方面提高了乘员保护性能,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整车试验次数以节约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安全带总成的示意图(局部);
图3是位移传感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中:1-台架总成,2-安全带总成,3-位移传感器,4-力传感器,5-配重块;21-织带,22-安全带巻收器;11-安全带巻收器固定板,12-位移传感器固定板,13-导向轴承,14-圆柱;31-格栅标签纸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27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