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有限测试点的构件残余应力场的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62690.2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8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毛宽民;王凤云;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00 | 分类号: | G01L1/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42201 | 代理人: | 廖盈春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有限 测试 构件 残余 力场 预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有限测试点的构件残余应力场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内部表现出的保持自相平衡的应力系统,通常被称为残余应力。各种机械加工工艺,例如切削、铸造、热处理、焊接、装配等都会不同程度的产生残余应力,残余应力对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应力腐蚀性能、抗疲劳性能、尺寸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均有着显著的影响,如何精确预测构件内部残余应力场分布对构件的材料及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业内人士近些年来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目前,构件残余应力获取的方法通常有实验测试法和有限元仿真法。其中,实验测试法按对构件的破坏性有无损检测法和有损检测法两类,X射线法等无损检测法虽然可以检测构件残余应力,但只能检测构件表面或近表面位置残余应力分布;打孔法、剥层法等有损检测法可以检测构件内部一定深度位置残余应力分布,但由于对构件的破坏性,使其在工程实际应用中都受限。有限元仿真法是另一种获知构件残余应力场分布的方法,但目前的研究大都是从构件实际制造过程例如铸造、切削、焊接等方面去模拟得到其分布,由于毛坯铸件自然放置后,残余应力相应发生了变化,仅仅以铸造过程进行模拟无法对残余应力场进行表征,同时,由于缺乏对毛坯初始应力场的正确的表征方法,致使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同时对于构件制造过程复杂或者不知制造工艺的构件其残余应力预测难于仿真实现。
由此可见,现在迫切需要研发一种适合毛坯件、制造过程复杂、制造工艺未知的各种构件的残余应力场的通用预测方法,为构件的结构设计和制造、使用提供重要支持,以使构件更好地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有限测试点的构件残余应力场的预测方法,以给予构件残余应力场预测,为构件的结构设计和使用提供重要支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有限测试点的构件残余应力场的预测方法,包括:
步骤1对构件建模并离散化,将所述构件划分为多个八节点六面体等参单元,其中所述构件整体节点个数为偶数,提取每一节点的坐标值,记录各单元的节点组成信息;
步骤2对各单元的节点进行分类,选取每个单元的四个节点为该单元的应力形质点,未被选取的节点为该单元的非应力形质点,求解单元位移形函数矩阵N、单元应力函数矩阵M,然后根据求得的所述单元位移形函数矩阵N、所述单元应力函数矩阵M,求解单元矩阵ke;
步骤3建立应力形质点残余应力向量列阵σ、整体节点载荷列阵R,并根据所述应力形质点残余应力向量列阵σ、所述整体节点载荷列阵R和所述单元矩阵ke,求解整体矩阵K;
步骤4确定实验测试点个数、分布,对所述构件表面残余应力进行无损检测并记录每个实验测试点的6个应力分量;
步骤5根据所述步骤3所得的应力形质点残余应力向量列阵σ、等效载荷列向量R、整体矩阵K,将所述步骤4所得的残余应力测试结果作为残余应力边界条件,代入关系式Kσ=R求得所有应力形质点残余应力;
步骤6根据所述步骤5所得的应力形质点残余应力和所述步骤2所得的单元应力函数矩阵M,求解非应力形质点残余应力,从而可得所述构件的残余应力场。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基于构件中的残余应力场、位移连续以及在研究的时刻残余应力场是平衡的假设,利用有限的表面点的残余应力测试值对构件残余应力场进行预测。本发明对构件进行结构离散化为具有偶数个节点的多个8节点六面体等参单元,并对每个单元节点进行分类划分为4个应力形质点和4个非应力形质点,建立了基于八节点的位移形函数矩阵和基于应力形质点的应力函数矩阵,求解得到单元矩阵,确保了应力形质点应力连续性,提高了预测精度;根据节点受力平衡得出整体矩阵,根据整体矩阵的秩得出测试点数目和分布,大大降低了测试点个数并避免了实验测试的盲目性;通过有限的表面测试点,根据得出的整体方程,先预测构件应力形质点残余应力,再得到构件非应力形质点残余应力,从而得到预测构件的残余应力场,避免了对构件进行破坏实验便实现了得知构件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而且不受构件材料结构形状的限制,尤其在未知构件制造工艺以及复杂构件残余应力预测具有明显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有限测试点的构件残余应力场的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离散化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26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电电容型压力传感器、压力检测器及输入装置
- 下一篇:微型光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