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电力系统的供电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61404.0 | 申请日: | 2015-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4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韩冰;张志昌;赵家庆;张令涛;钱科军;丁宏恩;刘艳;程大闯;李春;吕洋;田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公司;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汲智翼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1 | 代理人: | 陈曦;唐莉 |
地址: | 21002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电力系统 供电 风险 评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电力系统的供电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电力系统运行需求确定进行评估的元件;搜索元件的供电路径,将元件的所有供电路径进行保存;搜索元件的供电范围,确定元件供电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并进行保存;根据元件的所有供电路径和供电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对元件的风险进行定级,得到元件的风险等级。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风险定级的准确性。将风险评估建立在电网调度系统技术支持系统的基础之上,实时获取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进一步提高了供电风险评估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电力系统的供电风险评估方法,同时也涉及实现该方法的供电风险评估系统,属于电力系统调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的运行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扰动事件对电力系统的潜在影响程度。运行风险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扰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两个方面。目前,对电力系统的运行风险评估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部分采用的是确定性模型及其分析方法,适用于大型输电网或者离线电网规划研究。然而,配电网通常是环网结构,开环运行,即其馈线具有辐射状的特点,故障后很可能会引起网络解列、失负荷等,而且确定性分析不能考虑电力系统的各种随机性扰动,不能完整描述故障的不确定性,因此,现有的针对电力系统的确定性模型并不适用于配电网供电能力的风险分析。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申请号为201410329477.4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配电网供电能力风险评估方法,通过配电设备监测系统获取本单位的所有配电设备台账;获取所有配电设备的基本信息;设置配电网供电能力风险参数;在此基础上,编写配电网供电能力程序,输入运行单位、设备类别、统计时间等基本参数,最终自动生成配电网供电能力风险评估报告。该方法适用于划分配电网供电能力风险重点区域,优化配网中低压改造工作的技术经济指标。
但是,在将运行风险评估应用于配电网的供电风险评估时,并没有建立能够反映电力系统实时运行条件的时变可靠性模型,构建能够详细表征实时可靠性水平的运行风险指标体系以及计算的实时性等。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是对电网运行的监控与控制系统,是对电网的在线分析系统。建立基于电网调度系统技术支持系统的风险评估方法能够克服以上确定性模型的缺点,对配电网元件的供电能力给出实时、客观的风险评估,成为电力系统进行在线风险评估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面向电力系统的供电风险评估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供电风险评估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面向电力系统的供电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电力系统运行需求确定进行评估的元件;
搜索元件的供电路径,将元件的所有供电路径进行保存;
搜索元件的供电范围,确定元件供电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并进行保存;
根据元件的所有供电路径和供电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对元件的风险进行定级,得到元件的风险等级。
其中较优地,搜索元件的所有供电路径包括如下步骤:
S11,从确定进行评估的元件开始,根据网络拓扑连接关系搜索元件连接的设备;
S12,当到达母线时,一次搜索结束,将元件到母线的所有设备组成的供电路径进行保存;
S13,重复步骤S11~S12,直至从元件到达母线的供电路径全部遍历结束,搜索结束,将元件到母线的所有供电路径进行保存。
其中较优地,在步骤S11中,所述元件连接的设备包括两种类型:变压器和开关类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公司;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江苏省电力公司;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14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