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五味子醇提物及其在制备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57431.0 | 申请日: | 2015-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7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张国庆;柴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79 | 分类号: | A61K36/79;A61K36/57;A61P1/16;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五味子 醇提物 及其 制备 纤维化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五味子醇提物,及其提取方法,以及该五味子醇提物在制备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五味子醇提物成分新的医药用途,经药效学研究表明,五味子醇提物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的浓度,改善肝纤维化症状,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活性,因此可用于制备抗肝纤维化药物或保健食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五味子醇提物在制备抗肝纤维化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肝炎是一种世界性肝病,目前全球约有3亿肝炎患者,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约有1亿多人,其中经过肝纤维化后,发展成肝癌的约有30-40万人。另外,目前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化学毒物或毒素性肝损伤,以及酗酒人群增加导致的酒精性肝病,慢性肝病患者在2000万人的基数上不断攀升。每年用于肝病的医疗、保健费用达1000多亿元。由于在肝病治疗方面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肝损伤长时间得不到治愈,导致大量慢性肝炎出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会转变成肝硬化和肝癌。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病因(病毒、寄生虫感染、药物性损伤)所致慢性肝损伤的修复反应,是大多数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特征,是进一步向肝硬化发展,甚至恶变的主要中间环节。有研究发现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都是可以逆转的,阻断或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对于多种伴随肝纤维化的慢性肝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早期预防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或促进其逆转,是防止肝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策略。目前对治疗肝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药物研究有很多,其主要运用抗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措施,但严重的副作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致力于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开发,将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产于西北和东北地区。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是民间常用的滋补性中药,在传统中医学中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止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等功效,可用于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盗汗、慢性腹泻等病症的治疗。五味子中主要含有五味子多糖、挥发油和木脂素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醇提物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保肝、抗氧化、抗老年痴呆、调节血压、改善胆固醇血症、抗癌等作用。
目前尚无文献报道五味子醇提物具有抗肝纤维化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味子醇提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五味子醇提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五味子醇提物的新的医药用途,具体是在制备抗肝纤维化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五味子醇提物,所述的五味子醇提物是根据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A)提取:将五味子药材粉碎后,投入提取罐,加入80%-95%乙醇,提取温度60-80℃,乙醇水用量为药材重量的5-30倍,提取次数1-3次,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提取液;
(B)浓缩:将上述提取液合并后进行过滤,浓缩至无醇状态;
(C)萃取:取(B)中浓缩液加水稀释,用乙酸乙酯萃取1-5次,合并萃取液,浓缩至干;
(D)纯化:取(C)中浓缩干的样品,用1-2倍重量的乙酸乙酯溶解,拌上正相硅胶,烘干后上样,硅胶与样品的重量比为0.5:至2:1之间,然后过正相柱层析;装柱硅胶体积与上样体积比例为5-25︰1;上样流速为1-4ml·min-1;吸附时间为2-8h;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做洗脱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分别按照10:1,5:1,1:1,1:5依次,洗脱,用量为2-10倍柱体积,洗脱流速为2-6Bv·h-1,收集洗脱比例为1:1至1:10比例的馏分,浓缩至干,得五味子提取物。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五味子醇提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74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