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57250.8 | 申请日: | 2015-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2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 发明(设计)人: | 程春雨;吴雅楠;林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3F3/45 | 分类号: | H03F3/45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潘迅;梅洪玉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耦合 放大 电路 | ||
1.一种改进的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该电路是在传统电阻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 放大电路和恒流源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基础上改造而成:其特征在于,
(1)增加了一个静态工作点设置切换用单刀双置开关Sw1,单刀双置开关 Sw1用于保证电阻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和恒流源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 放大电路共用同一对差分对称管T1和T2;在静态平衡调节过程中,单刀双置 开关Sw1在电阻负反馈电路和恒流源负反馈电路之间切换,分别构成电阻负反 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和恒流源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
(2)电阻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电路均采用可调电阻形 式,保证电阻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调,将电阻负反馈 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恒流源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的 静态工作点调成一致。
2.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进行放大性能对比分析方法,其 特征在于,
改进的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调节,如下:
(1)将差分放大电路的两个输入端Vi1和Vi2接地,即Vi1=Vi2=0;将负反馈电 路接成恒流源负反馈形式,即将单刀双置开关Sw1的动触点由触点3切换到触点2; 调节差分对称管T1和T2的发射极静态平衡调节电位器Rwe,使两个对称管T1和 T2的输出端对地的静态电压相等,即Vo1=Vo2,以保证在恒流源负反馈条件下, 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的两个差分对称管T1和T2的静态工作点相等;
(2)将负反馈电路接成电阻负反馈形式,即将单刀双置开关SW1的动触点由触 点2切换到触点3,调节负反馈可调电阻Re,保证在电阻负反馈条件下,射极耦 合差分放大电路两个对称管的静态工作点与恒流源负反馈条件下的射极耦合差 分放大电路两个对称管的静态工作点相同;
(3)将单刀双置开关SW1的动触点在触点3和触点2之间切换,测试电阻负反馈 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恒流源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的 静态工作点是否一致,当确定两种不同负反馈方式下的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 的静态工作点相同后,保持发射极静态平衡调节电位器Rwe和负反馈可调电阻 Re的可调端位置不变;
改进的电阻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和恒流源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 大电路的交流放大特性对比分析,步骤如下:
(4)将单刀双置开关SW1的动触点由触点2切换到触点3,给电阻负反馈射极耦 合差分放大电路加入差模输入信号,测试电阻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对 差模输入信号的放大数据和波形并记录;
(5)将单刀双置开关SW1的动触点由触点3切换到触点2,给恒流源负反馈射极 耦合差分放大电路加入差模输入信号,测试恒流源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 路对差模输入信号的放大数据和波形并记录;
(6)比较分析电阻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和恒流源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 放大电路对差模输入信号的放大能力;
(7)将单刀双置开关SW1的动触点由触点2切换到触点3,给电阻负反馈射极耦 合差分放大电路加入共模输入信号,测试电阻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对 共模输入信号的放大数据和波形并记录;
(8)将单刀双置开关SW1的动触点由触点3切换到触点2,给恒流源负反馈射极 耦合差分放大电路加入共模输入信号,测试恒流源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 路对共模输入信号的放大数据和波形并记录;
(9)比较分析电阻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和恒流源负反馈射极耦合差分 放大电路对共模输入信号的抑制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725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