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在滚筒洗衣机中的烘干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56443.1 | 申请日: | 2015-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8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峰;王正;黄海鸿;湛阳;隋斌;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F58/02 | 分类号: | D06F58/02;D06F58/28;D06F25/00;D06F58/2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滚筒洗衣机 中的 烘干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应用在滚筒洗衣机中的烘干系统,其滚筒(7)处在外筒(8)中,烘干流道位于外筒(8)的外围,在滚筒(7)的底部设置与滚筒(7)的出水口相连通的排水管(15),排水管(15)的管口为洗衣机排水口(16),其特征是:
所述烘干流道包括:
一加热段水平管(2a),其前端口为烘干流道出口,所述烘干流道出口与位于滚筒(7)的顶部的滚筒热气流入口相连通;在所述加热段水平管(2a)的中段设置有电加热管(6),在所述加热段水平管(2a)的尾部设置循环风机(1);
一后段立管(2b),其顶部端口与所述加热段水平管(2a)的尾部端口相连通,在所述后段立管(2b)的侧壁上、处在循环风机(1)的下方设置与外部冷水源相连通的冷却水喷口(4),所述后段立管(2b)的底部端口通过排水流道(17)与排水管(15)相连通;
一前段立管(2c),其底部端口为烘干流道入口,所述烘干流道入口与位于滚筒(7)的下部的滚筒排气口(13)相连通;
一冷却段水平管(2d),其一端与所述前段立管(2c)的顶部端口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后段立管(2b)的底部端口相连通;
在所述烘干流道的外部设置半导体制冷片(11),并有第一热管(3)以其第一热管A端(3a)与半导体制冷片(11)的冷端相连接,第二热管(5)以其第二热管A端(5a)与半导体制冷片(11)的热端相连接,第一热管B端(3b)设置在所述烘干流道的冷却段水平管中,第二热管B端(5b)设置在烘干流道加热段水平管中,并处在电热管(6)与循环风机(1)之间的位置上;在所述冷却段水平管中设置冷却水收集盘(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在滚筒洗衣机中的烘干系统,其特征是在所述烘干流道的外部设置冷凝水流道(9),所述冷凝水流道(9)一端与所述冷却水收集盘(14)的底部相连通,另一端通过单向阀(10)接入冷却水喷口(4),所述单向阀(10)的单向导通的流动方向是指自冷凝水流道(9)向冷却水喷口(4)的流动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在滚筒洗衣机中的烘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热管A端(3a)以及第二热管A端(5a)分别通过导热铜块(12)与半导体制冷片(11)形成接触,并将处在烘干流道中的第一热管B端(3b)以及第二热管B端(5b)设置为可增大换热面积的翅片管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在滚筒洗衣机中的烘干系统,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热管(3)和第二热管(5)的中间传热段采用保温材料包裹;所述第一热管A端(3a)和第二热管A端(5a)设置为扁平形状或为圆管并通过导热硅脂嵌套在导热铜块(12)中,导热铜块(12)通过导热硅脂与半导体制冷片(11)形成接触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在滚筒洗衣机中的烘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冷凝水流道(9)为毛细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在滚筒洗衣机中的烘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半导体(11)为单片或者多片并联或者串联组合而成的模块。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在滚筒洗衣机中的烘干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
烘干工序起始时,分别启动循环风机(1)、电加热管(6)和半导体制冷片(11),打开冷却水喷口(4),外接冷水源通过冷却水喷口(4)对后段立管(2b)中的气流进行降温;当冷却段水平管(2d)中经第一热管B端(3b)换热后的气流的温度低于设定值A时,关闭冷却水喷口(4);当加热段水平管(2a)中经第二热管B端(5b)换热后的气流的温度达到设定值B时,电加热管(6)停止加热,保持半导体制冷片(11)的工作状态,当烘干完成后半导体制冷片(11)停止工作,其中,设定值B大于设定值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644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