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钴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55598.3 | 申请日: | 2015-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7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刚;程庆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3/89 | 分类号: | B01J23/89;C10G2/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王丽 |
| 地址: | 30007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钴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煤化工领域中的费托合成技术。在费托合成工艺中,该催化剂具有调控孔道结构,反应活性高,副产物甲烷选择性低,明显偏向汽油(C5-11)或柴油(C12-20)的选择性等优点。
背景技术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全球石油储量可供生产40年,而我国对外原油依存度从2006年到2011年逐年上升,商务部预计这种势头至少延续到2030。与此同时,新型能源(比如氢能、太阳能等)均由于相关重要技术没有解决,难以产业化应用。在这种大能源背景下,寻找替代能源迫在眉睫。根据我国资源分布特点——富煤、平油、少气,大力发展煤化工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费托合成技术是将煤转化洁净的合成气,在适当的条件通过催化剂催化作用合成液体燃料的工艺过程。自1923年德国科学家Fischer和Tropsch首次报道以来,经过90多年来的发展,在催化剂、反应器及与之相匹配的工艺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在催化剂方面,目前应用工业化催化剂仅有:铁基催化剂和钴基催化剂。而钴基催化剂由于具有低温活性高、水煤气变换活性低等优势得到科研工作者巨大的关注。目前,常见制备Co基催化剂有浸渍法、沉淀法、沉积-沉淀法、溶胶凝胶法。
但是,由于这些制备方法不能有效控制催化剂的孔道结构,进而造成产物碳氢化合物不能有效从催化剂孔道中脱附出来,导致这些产物继续裂解或直接堵塞孔道,因此这些Co基催化剂存在一些缺陷:①副产物CH4选择性大;②产物汽、柴油选择性相当且并不明显。比如,据相关文献报道,有人研究的Co基催化剂,其活性金属组分Co:10%~35%,掺杂金属氧化物助剂(CeO2/La2O3/ZrO2):0.5%~10%,贵金属助剂(Pt/Ru/Rh/Re):0.05%~3%,其余为载体,虽然该催化剂通过助剂改性,明显提高了C5+长链烃选择性,但是CH4选择性相对较高,且并没有明显偏向汽油(C5-11)/柴油(C12-20)的选择性。
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工作,采用先进的催化剂设计方法,并以两步法(水热法和水浴法)为主要步骤的全新催化剂制备工艺,制备多种特殊孔道结构,适合中低温操作,副产物甲烷选择性低,明显偏向汽油或柴油的选择性的固定床费托合成催化剂。该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适中,分布均匀,根据所需产物分布来调控催化剂孔道结构,特别适合温度在210-230℃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费托合成催化剂,该催化剂是一种机械强度高、抗磨损性能高、适用于中低温固定床费托合成的Co基催化剂,在费托合成反应过程中:机械强度优异、合成气转化能力高,副产物CH4选择性低,能调控汽、柴油选择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钴基催化剂;其特征是组份和质量份数配比为:Co:T:M:N:SiO2=(5~50):(0~30):(0~20):(0~40):(1~50),其中T为碱土金属氧化物助剂,M为贵金属助剂,N为稀土金属氧化物助剂。
本发明的的催化剂,优选组份和质量份数配比为:无碱土金属氧化物助剂Co:T:M:N:SiO2=(5~30):0:(5~10):(5~20):(10~50)。
本发明的的催化剂,优选组份和质量份数配比为:无贵金属助剂Co:T:M:N:SiO2=(5~30):(5~20):0:(5~20):(10~50)。
本发明的的催化剂,优选组份和质量份数配比为:无稀土金属氧化物助剂Co:T:M:N:SiO2=(5~30):(5~20):(5~10):0:(10~50)。
本发明的的催化剂,优选组份和质量份数配比为:Co:T:M:N:SiO2=(5~30):(5~20):(5~10):(5~20):(10~50)。
本发明的的催化剂,所述的助剂T为MgO或CaO碱土金属氧化物,助剂M为Pd或Ru贵金属,助剂N为La2O3或CeO2稀土金属氧化物,该催化剂中,金属组分以元素计,氧化物助剂以氧化物计。
本发明的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55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碳化钼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米糠制备多孔活性炭材料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