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虫草牛蒡酵素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54877.8 | 申请日: | 201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6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安徽;邵颖;陈尚龙;巫永华;张传丽;郑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1/29 | 分类号: | A23L1/29;A23L1/28 |
代理公司: |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51216 | 代理人: | 芶忠义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虫草 牛蒡 酵素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虫草牛蒡酵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又名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等,是我国独有的珍贵特产。根据分类系统,冬虫夏草属真菌门(Eumycot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核菌纲(Pyrenomycrees)、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虫草属(Cordyceps),为一种寄生于鳞翅目昆虫蝙蝠蛾幼虫中所形成的虫生真菌,也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冬虫夏草作为药用资源,在我国由来已久。对于虫草的认识,我国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西周至秦朝。从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有以虫草作图案的玉雕饰品。1578年成书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有雪蚕,根据其生活史、性味功效、形态、环境及产地判断,应当是冬虫夏草的古名。在1694年清朝汪昂的《本草备要》中也有关于冬虫夏草的论述,该书记载:“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止劳咳。四川嘉定府所产者佳。冬在土中形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成草”,这是冬虫夏草的最早文字记载。吴仪洛(1757)在《本草从新》中第一次详尽地记载了冬虫夏草及其药用。赵学敏(1765)著的《本草纲目拾遗》把它的药用归之为“能治诸虚百损”。在中华医药百味中,虫草正是以“治诸虚百损”、“阴阳平衡”、“保肺益肾、补精益气、专补命门”的神奇功效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中药之宝而蜚声华夏,饮誉海外,与人参、鹿茸齐名,共称为中国的三大补品。当前由于野生资源的枯竭,人工栽培冬虫夏草的技术尚未突破,故多采用蝉花虫草、蛹虫草或人工发酵虫草菌丝体替代冬虫夏草生药。
牛蒡属菊科两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蒡翁菜、牛鞭菜、蝙蝠刺、东洋萝卜。牛蒡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富含纤维素、糖类、蛋白质、钙、磷、铁、生物碱、维生素B及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等,其胡萝卜素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二位,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为根茎类之首。牛蒡主要的价值更体现于其药用和保健功能,有健胃益气、利尿、滋阴壮阳、清热解毒、抑菌、消炎等功能,同时有防治肿瘤、冠心病、糖尿病、结肠症和便秘等功能。
酵素是十多年来风靡于欧美国家、日本、东南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深受人们追捧的具有较好保健效果的微生物发酵制品。微生物酵素以一种或多种新鲜蔬菜、水果、菌菇、中草药等为原料,经多种有益菌发酵而产生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酶、矿物质和次生代谢产物等营养成分的功能性微生物发酵产品。微生物通过其自身的物质代谢,使发酵原料分解产生很多复杂的中间代谢产物或交叉代谢产物,实现代谢物质之间的代谢转化,产生新的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和百余种新的生物酶。微生物酵素中不仅保存了发酵原料中原有的营养物质,而且发酵代谢过程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发现,微生物酵素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保健成分,包括多酚类(黄酮醇、类黄酮、花青素、儿茶素类、酚酸、苯乙烯、香豆素、木质素、丹宁酸、鞣质等),有机酸(没食子酸、琥珀酸、丙酮酸、苹果酸等),多种糖类和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等,其主要的生物活性表现在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显著的细菌生长抑制活性;抗氧化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虫草牛蒡酵素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将一种冬虫夏草液体发酵、食用菌及果蔬深加工成一种酵素,将发酵液和酵素混合加工成的一种虫草牛蒡酵素。旨在解决虫草和酵素的产品形式单调,缺乏具有滋肝益肾等保健功能的虫草酵素型饮料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虫草牛蒡酵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冬虫夏草液体种子的制备;
(2)冬虫夏草液体发酵;
(3)原料清洗、破碎;
(4)酵素发酵;
(5)混合、均质;
(6)超微粉碎、保温;
(7)过滤、浓缩、灌装,获得虫草牛蒡酵素。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1)所述的冬虫夏草液体种子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按照10%香蕉汁2~5份、10%土豆汁2~8份、鲜牛奶1~3份比例混合液体、在每L混合液中加入10~30g蔗糖、5~10g复合氨基酸,充分溶解后,液体培养基装入500ml三角瓶,每瓶装液量为200ml,于121℃灭菌15min~20min,接入斜面菌种,接种量2cm2/瓶,19℃恒温震荡培养箱培养10~15d,可得到液体菌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48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蜂蜜米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芦荟胶囊在益生菌发酵产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