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限位功能的一种可快拆式筷子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53785.8 申请日: 2015-05-18
公开(公告)号: CN104856534B 公开(公告)日: 2017-01-11
发明(设计)人: 赵展;陈晓东;徐秀林;何丹丹;杨攀;谢平;潘贺丰;赵全龙;高寒;仓臣;陈留晓;刘玉忠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A47G21/10 分类号: A47G21/10
代理公司: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31259 代理人: 脱颖
地址: 200093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具有 限位 功能 一种 可快拆式 筷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餐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弹开时具有限位功能,且方便拆开清洗的筷子。

背景技术

就餐所用的筷子在东亚国家应用较为普遍。筷子通常为两根小而细的类圆棒,材质不同,外形轮廓单一,熟练使用这种筷子需要上肢,特别是手部,数十个关节与几十条肌肉的灵敏协调、恰当用力。对使用不便的人,如高龄老人或手功能障碍患者,则较难掌控;而且通常人们单手用筷(一般为右手),另只手不会使用,若会用筷子的手因受伤等原因暂时不能使用筷子时常给用餐带来不便。另外,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日益开放,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东西方餐饮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西方外国人来到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东方国家,同时更多的东方餐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许多非筷子国家的外国人在品尝到中国菜、寿司的同时,也时常遇到上述类似问题。因为,他们并非都会使用筷子,短时间内又难以掌握其中技巧,特别是第一次使用。

有些人即使会用筷子,但使用中却常造成筷子滑落,这不但影响就餐的氛围和食欲,而且影响使用者的心情;而有些人虽然会用筷子,但在使用中还常把所吃食物掉落在桌子、地板或衣服上,特别是有些小孩、老人在夹取光滑、溜圆的食物,如粉皮、长豆角、花生、豆类、虾仁、鹌鹑蛋、饺子等食物时。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筷子需要手指的灵活用力、互相配合:包括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使用传统筷子时,常需要手部虎口、拇指根部和无名指压着一个筷子不动(相对手),拇指头部与食指、中指配合操作另一只筷子的开合而夹取食物。显然,这对老弱病残或手功能障碍者,特别是拇指、食指、腕关节功能障碍者,要求过高。另一方面,中餐许多食物,勺子等其他餐具不能完全代替筷子,不具备筷子夹、挑、拌、拨、撅、叉、扒等功能;而且筷子对老年人尤其重要:据报道,若老年人吃饭用勺子代替筷子,每次一大勺食物,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吃多了,所以,建议要用筷子,目的是减少每一口的进食量,延长用餐时间,保证充分咀嚼,以利于肠胃消化吸收等。

上述这些情况,如果设计的筷子合适,也并非不可避免。目前,对筷子的改进,已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努力,设计出了许多优秀的结构方案,获批了国家专利。虽然他们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儿童、外国人、刚使用筷子者、手功能障碍者或手指有残缺者使用,但仍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有筷子为直线型,仍为手指操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抓握”——手掌握着,而是“指捏”——手指(拇指、食指、中指等)捏着使用。一般在使用时,筷子放在手掌上——除拇指外,其他四指及手掌在筷子之下,手指从下面向上捏着筷子。如“筷子”(CN201899282U)、“学习用筷子”(CN102612329B)使用者用拇指、食指操作筷子,“助力筷子”(CN101147648A)、“筷子”(CN201164314Y)使用者用拇指、食指、中指等操作筷子,“学习筷子”(CN101947042A)使用者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操作。这种结构的筷子不方便用整个手掌握着,原因如下:若不用手指而用整个手掌从下面向上握筷子,则当夹起送到口中时要么肩、肘关节抬伸过大,要么肘及前臂旋转角度过大,用者常常感觉别扭;若从上面向下握筷子,则当夹取碗等有一定深度的餐具中的食物时,开始夹取食物时要么手腕过屈,要么肩关节上抬过大,甚至人体脊柱都要向身体另一侧歪斜。如“筷子”(CN201164314Y)、“筷子”(CN201445276U)、“筷子”(CN201624456)、“一种筷子”(CN103126471A)均用有弹性机构的连接件连接两根直筷子,可手指操作,却不方便整手握上去使用,使得其在夹取食物或送到口中时,超出人体最适宜的活动空间范围,不适应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虽然有些设计结构为了增强手与筷子的牢靠性添加了指套、指环,如“助力筷子”(CN101147648A)、“筷子”(CN201899282U)、“方便使用的筷子”(CN201139373Y)、“残疾人用筷子”(CN201958504U)等,但同时这种结构会造成穿脱不方便,手指位置固定、不灵活,使用过程中拿起放下筷子的操作不直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37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