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负性赤泥基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52008.1 | 申请日: | 201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1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管学茂;刘松辉;李海艳;勾密峰;邱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18 | 分类号: | C04B28/18;C04B18/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负性赤泥 基建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赤泥基建筑材料,特别是一种碳负性赤泥基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渣,每生产1t氧化铝大约要排放1.0~2.0t赤泥。目前,我国赤泥综合利用率仅4%,累积堆存量已达几亿t。我国氧化铝厂大都采用露天筑坝的方式堆存赤泥,这种处置方式不仅占用大面积土地,而且赤泥中的碱还会向地下渗透,造成地下水体和土壤污染。同时,裸露赤泥形成的细小粉尘随风飘散,也会污染大气,恶化生态环境,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处理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赤泥,减少环境污染,是氧化铝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赤泥的潜在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有价金属回收、充填材料、污染物治理、添加剂、催化剂和建筑材料等,但大多数利用技术都存在消耗能力及二次利用量严重不足等问题,利用赤泥制造建筑材料是最有可能实现赤泥大体积处置利用的技术,但是还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赤泥的高碱性、高含水率特性,利用时需要对赤泥进行脱碱、干燥等预处理,成本较高;
赤泥含有很多的碱金属及碱土金属氧化物,直接用于建筑材料,经常出现“泛碱现象”(赤泥制品放置空气中一段时间表层会出现一层“白霜”)。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碳负性赤泥基建筑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其制备原料包括:
赤泥 50-95份
碳酸化活性固体废弃物 5-50份。
进一步,所述赤泥为拜耳法、烧结法和混合法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的赤泥的含水率小于25%,含水率大于25%要经过干燥处理。
进一步,所述的碳酸化活性固体废弃物为电石渣、废石灰、废石膏、废水泥、废混凝土、粒化高炉矿渣等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碳负性赤泥基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把赤泥和碳酸化活性固体废弃物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料,其含水量控制在10-15%;
步骤二、把步骤一制备的混合料倒入模具,通过挤压成型得到胚体,成型压力为15-35Mpa;
步骤三、把步骤二制备的胚体放入碳酸化反应釜中,通入CO2气体,控制反应釜内压力在0.15-0.35MPa,反应釜中温度20℃-80℃,碳酸化反应8-48h,即得负性赤泥基建筑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发明固体废弃物利用率高,尤其是赤泥,其利用率最高能达95%。
2. 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生产过程中吸收CO2,负碳节能,绿色环保,每生产1t赤泥基建筑材料能吸收0.1-0.2tCO2。
3. 本发明解决了赤泥利用的技术难题,不需要对赤泥进行干燥(赤泥坝内自然晾晒的赤泥均能直接利用)、脱碱处理,降低了生产成本。
4. 本发明通过调整成型工艺和材料组成能够制备各种砌块、板材、砖等建筑制品(可以为实心、空心或多孔等形式),产品生产周期短,无泛碱现象,物理力学性能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工业固体废弃物。
实施例1:
一种碳负性赤泥基建筑材料,其制备方法如下: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份数均为重量份数。
步骤一、把拜耳法赤泥90份和熟石灰10份,原料的化学组成见表1,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料。
步骤二2、把步骤一制备的混合料倒入模具,通过挤压成型得到胚体,成型压力为25MPa。
步骤三、把步骤二制备的胚体放入碳酸化反应釜中,通入CO2气体,控制反应釜内压力在0.15MPa,反应釜中温度20℃,碳酸化反应8h,即得所需赤泥基建筑材料。抗压强度26.83MPa。
表1 原料的化学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20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质墙体材料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湿粉煤灰砖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