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测试光引擎散热参数的装置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46108.3 | 申请日: | 201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1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徐晨;刘玉;黄继雄;徐哲炜;王佳胜;陈晓穗;覃耀青;孙东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1/00 | 分类号: | G01M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测试 引擎 散热 参数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测试LED等光引擎在使用中散热参数分布和变化情况的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属于灯具测试装备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LED产业缺少规范统一的光、机、电、热接口,以及各企业装备设施、工作基础和技术水平发展的不均衡,造成了市场上LED照明光引擎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互换性差等缺点,给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和挑战。
近年来,由全世界顶级LED生产商组成的联盟协会ZHAGA发布了一套LED光引擎标准,其涵盖了物理尺寸、光学、电气、配光、散热等主要标准,最终实现了在ZHAGA联盟中不同制造商之间产品的相互兼容和互换。
LED光引擎在实际的应用中,其可靠性主要依赖于散热效率,同时,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使用LED光引擎,其散热后在空间形成的温度分布、温度极差、平均温度等都会对其中电子元器件或光引擎本身造成重大影响,在整体温度或局部温度过高时都会使产品失效,导致可靠性降低,产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直接针对LED照明产品散热效率的测量方法还没有。实际生产中,利用LM-80方法将产品放置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测试其产品失效率和可靠性是一种通用方法。这种方法在其它类型的产品中应用较多,但该方法在测量LED照明产品散热效率时,其所处的高温环境使得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已不是决定产品可靠性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了该类产品测试的准确性。另外,还有采用热电偶等仪器直接测量灯具点亮时产品上各点温度的,从而得到产品工作时散热器、发光模组背面、发光面的温度,以判断散热效率,由于产品发热存在不均匀性,这种方法不能准确得出产品散热功率等参数,而且对于产品后续热量在空间的分布也无从得知,测试结果受到严重限制。还有一种被使用的方法,即利用软件仿真的方式模拟计算出产品的散热功率、各点温度以及空间热分布,最大限度的考虑各种因素对散热过程的影响,模拟再现照明过程,其设计思路及实现方式虽然简单、方便,但因模拟过程和温度变化情况较为复杂,模拟仿真数据与实际效果偏差较大,准确性差。
如何准确实现测试过程,保证光引擎散热参数测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就成为本发明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情况和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测试方式简单、有效,模拟过程准确、真实的用于测试LED光引擎散热参数的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为了得到光引擎散热参数,需要对产品的前后向散热功率、空间温度分布、空间平均温度等参数进行准确测量,并且对上述参数随时间变化和达到热平衡时的最终数据进行详细记录,这就需要设计一个特定的装置,其必须包含功率计、热流计、光辐射计、多路温度探测器等装置,故,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测试光引擎散热参数的装置,包括一个封闭的半球形腔体和均匀分布在腔体内壁上的温度探测器,半球形腔体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散热器,散热器的外侧面上依次设有热流计和温度加热器;还包括两个功率计和一个电压计,两个功率计分别与温度加热器和待测光引擎相连接;所述电压计与热流计相连接。
一种用于测试光引擎散热参数的装置,还包括多个光辐射计,光辐射计用于测量半球形腔体外侧的待测光引擎的光辐射能通量。
所述温度探测器在半球形内壁上以经度间隔45度、纬度间隔30度进行均匀分布;在平面内壁上以45度进行径向划分,每个径向划分线上对称分布4个温度探测器。
一种用于测试光引擎散热参数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测量过程中,保持测试环境温度Ta在[Ta-1℃,Ta+1℃]之间;
步骤2、将待测光引擎通过螺丝连接在温度加热器上;
步骤3、开启温度加热器,功率为P0,待温度探测器读数稳定后,读取电压计读数V(P0);所述温度探测器读数稳定是指5分钟内温度升高小于0.5%;
步骤4、重复上述步骤3,每次增加温度加热器功率Ps,记录下N次增温后分别对应的电压计读数V(P0+Ps),V(P0+2Ps),···,V(P0+NPs);
步骤5、对温度加热器的功率与热流计的电压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得到功率与电压的关系β(W/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未经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61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