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回收油的海洋溢油回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45519.0 | 申请日: | 201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9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童相第;陈庆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回收 海洋 溢油 回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防污染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海洋溢油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海洋钻井平台或石油运输船的事故,极易造成原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严重的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浪费石油资源。当发生海面大面积油污染时,通常首先的做法是用围油栏将海面的油污围住,防止其扩散、漂移。但围油栏只能围油,不能收油。要回收海面的浮油通常是利用其他专用的回收设备,例如现有的转盘式溢油回收设备,是利用浮体上带有吸油性转盘的旋转将海面上的原油吸附在转盘上,再利用转盘两侧的刮油片刮下转盘上附着的原油,将其回收。这种回收油的设备虽然好用,但其在海面工作时会搅动浮油,加快浮油的扩散,扩大海洋污染面积,不利于浮油的回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回收油的海洋溢油回收设备,本海洋溢油回收设备将围油设备和收油设备结合在一起具有围油和收油的双重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回收油的海洋溢油回收设备,包括围油栏和转盘式收油机,所述围油栏由数个独立的浮体,连接浮体的柔性裙体,配重底边等构成,所述转盘式收油机由转盘,转盘两侧的刮油片及集油管等构成,在所述的每个独立的浮体上设置有转盘式收油机,所述的每个浮体上的转盘式收油机的转盘轴通过万向节彼此连接,由万向节彼此连接成一整体的轴的一端连接转动驱动设备,所述转盘两侧的刮油片的底端与集油管联通,所述集油管与吸油泵连接,所述集油管浮在水面上,围绕在围油栏的外侧,所述刮油片设置有可绕浮体转动的轴。
本可回收油的海洋溢油回收设备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由浮体、裙体、配重底边所构成的围油栏将浮油围在海面的固定位置,浮体使转盘式收油机的转盘部分浸入浮油中部分漏出水面。控制转动驱动设备转动,由于所有浮体上的转盘轴彼此通过万向节连接,所以驱动设备会驱动所有浮体上的转盘共同旋转,且不受围油栏形状变化的影响。浸入浮油中的转盘部分吸附油后转动到上部刮油片位置,刮油片位于转盘的两侧,紧贴在转盘的侧面,随着转盘相对于刮油片的转动,转盘表面的油被刮片刮下并顺着刮片流到集油管内。通过连接集油管的吸油泵将吸油管中的油吸走收集。集油管内的油量变化会引起集油管在水面上浮或下沉,当吸油泵不能及时地将集油管内的油吸走,致使吸油管内的存油比较多时,集油管下沉,集油管的下降使与其连接的刮油片绕转轴转动,转盘两侧的刮片上扬,刮片刮除转盘的面积变小,从而减小集油管的进油量,防止吸油管堵塞;当吸油管内的油较少时则发生相反的结果。
在上述的可回收油的海洋溢油回收设备中,所述刮油片上部为凹槽体下部为筒体。该结构有利于油更好的刮油和油流入集油管。
在上述的可回收油的海洋溢油回收设备中,所述的转盘式收油机的转盘为多组。根据围油栏浮体的大小设置合适数量的转盘可使设备的工作效率更高。
在上述的可回收油的海洋溢油回收设备中,所述的刮油片材质为疏油材料。疏油材料更有利于油在刮油片槽内的流动。
在上述的可回收油的海洋溢油回收设备中,所述的转盘轴转动驱动设备为电动机。电动机更方便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可回收油的海洋溢油回收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将围油栏与转盘式油回收设备合理的结合,使其具有围油和收油的双重特点,既能围油又能收油。
2、本发明将刮油片设置成可随集油管的浮动转动的装置可以更好地适应吸油泵的工作。
3、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可大大提高围油和收油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铺设在海面上时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单个浮体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单个浮体处的集油管内油较少时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单个浮体处的集油管内油较多时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刮油片示意图。
图中,1、围油栏浮体;2、柔性裙体;3、转盘;4、万向节;5、刮油片;6、集油管;7、转盘转动驱动设备;8、吸油泵;9、转盘转轴;10、转盘轴支撑架;11、刮油片转轴;12、配重底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55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壤线虫分离装置
- 下一篇:双层导流截流围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