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水泥基混凝土多种拌制方式的异形复合纤维材料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44185.5 | 申请日: | 2015-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1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 发明(设计)人: | 史瑞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玖青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16/06 | 分类号: | C04B16/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罗习群 | 
| 地址: | 201199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水泥 混凝土 多种 方式 异形 复合 纤维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弹高模量聚烯烃纤维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水泥基混凝土与砂浆湿拌干拌多种拌制方式的异形复合纤维材料。
背景技术
水泥基材料至今仍是全世界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也是国家基本建设中最为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其在城市建设、水利、海港、交通、民用与工业等领域起着重要角色。
然而,混凝土在应用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混凝土耐久性,从而影响了建筑物寿命及安全性,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地资源浪费及经济损失。所以,混凝土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成为了当今混凝土工程中的重大课题。
为提高其耐久性,国际材料科学工作者与工程界开展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与研究,国际上现已一致公认,在混凝土中掺入纤维材料可有助于其裂缝的减少。然而,现在的纤维材料存在诸多不足,如现有纤维必须在强制式搅拌机中才能够彻底分散均匀,甚至在搅拌机搅拌的情况下都分散不均匀,施工工艺要求苛刻,不能满足工程中各种不同的搅拌条件,更不能满足干拌以及手工拌制;再如纤维耐腐蚀性不好,不能与混凝土同寿命等问题。诸如此类施工工艺复杂、纤维在混凝土中分散性不好、纤维耐腐蚀性不好等问题,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作用,反而会给工程带来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水泥基混凝土与砂浆湿拌干拌多种拌制方式的异形复合纤维材料;所述纤维材料为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高强高模量聚烯烃,纤维直径为0.2~1.35mm,纤维材料长度为6~70mm,纤维材料表面浸涂一层改性无机硅酸锂粘结剂,烘干后表面刻凹槽5~200μm。
所述的硅酸锂,采用通过硅酸钠经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反应得到的硅溶胶,再与氢氧化锂起中和反应生成硅酸锂。
所述的改性无机硅酸锂粘结剂,其PH>12。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这种纤维材料,适用于水泥基混凝土与砂浆湿拌,或者干拌,甚至手工拌制的的多种方式的搅拌,搅拌均匀,纤维耐腐蚀性好,可有效提高纤维材料自身在混凝土中的耐久性,且含有填料二氧化硅及助剂阻燃剂,能提高混凝土的耐火极限,提高建筑物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但不限制本发明。
所述改性无机硅酸锂粘结剂,为申请人申请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07847.2,公布日2013.9.18。
改性无机硅酸锂粘结剂包括下述组分:
硅酸锂 10~25份
硅溶胶 60~75份
改性粘合剂 10~15份
其他助剂 0.6~3份,
其中,所述的硅酸锂为由氢氧化锂与硅溶胶在溶剂水中反应制得的硅酸锂,按硅酸锂 10~25份计,包括如下组分:
去离子水 3~10份
氢氧化锂 0.5~1.5份
硅溶胶 5~12份
稳定剂 1~2份,
所述的改性粘合剂为有机氟和/或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乳液。
所述的硅溶胶为钠型硅溶胶。
所述的有机氟和/或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乳液为羟基含氟丙烯酸乳液、全氟烷基丙烯酸酯乳液、氟硅丙烯酸酯乳液、硅丙乳液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的其他助剂包括增粘剂、消泡剂和防腐剂,按其他助剂0.6~3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增粘剂 0.3~2.3份
消泡剂 0.2~0.4份
防腐剂 0.1~0.3份。
所述的增粘剂选自纳米胶粉、无机凝胶粉、凹凸棒土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的改性无机硅酸锂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硅酸锂的制备:
将制备硅酸锂的各组分加入搅拌釜,充分搅拌反应,反应温度为40~45℃,再在常温下静止反应,制得硅酸锂溶液;
第二步:硅酸锂粘结剂的制备:
将硅酸锂及粘结剂的其他组分在搅拌釜中,在常温下搅拌30~60min过滤,制得改性无机硅酸锂粘结剂。
第一步的搅拌条件为900~1400rpm高速分散,时间为4~6小时,常温下的静置反应时间为96~120小时;第二步的搅拌条件为80~90r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玖青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玖青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41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