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碱双功能固体催化剂CaO/HMCM‑22催化合成一元酸季戊四醇酯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42866.8 | 申请日: | 2015-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2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为民;贡肖;陈昶乐;胡春阳;周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C69/33 | 分类号: | C07C69/33;C07C67/08;B01J29/7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碱 功能 固体 催化剂 cao hmcm 22 催化 合成 一元 酸季戊四醇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酯类润滑油领域,尤其是将固体酸碱双功能催化剂CaO/HMCM-22应用于催化合成一元酸季戊四醇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合成润滑油尤其是单酯类合成润滑油如:癸酸季戊四醇酯、正辛酸季戊四醇酯、己酸季戊四醇酯等,由于自身的诸多优点,例如:使用寿命长、较强的氧化安定性、良好的粘温性能、蒸发损失量小、残炭少、毒性极低、环保生物降解性好、适用的工作温度范围广,使得近些年受到了广泛关注。传统合成酯类润滑油多以硫酸、或对甲苯磺酸等为催化剂,不仅反应的选择性差而且腐蚀设备,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
据此,张丹阳等人用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癸二酸二辛酯,最佳的酯化条件是醇酸摩尔比3:1,催化剂用量为癸二酸的质量的3%,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为1.5小时,酯化率为97.9%。(张丹阳,贾长英,等.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癸二酸二辛酯[J].杭州化工2007,7(4):36-37)。该方法并没有解决催化剂重复使用的问题,且转化率较低,对其他双酯油的合成也受到限制。
近些年固体酸催化剂应用于酯类合成润滑油的文献报道较多。陈群等人用固体酸SO42-/TiO2-Al2O3催化合成癸二酸二异辛酯,最佳的酯化条件是醇酸摩尔比3:1,催化剂用量占总体系质量的0.8%,反应时间是4.5小时,反应温度为130℃酯化率为98.5%(陈群.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癸二酸二异辛酯[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4(2):27-39),该固体酸解决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问题。赵彦保等人用固体超强酸SO42-/TiO2-ZrO2催化合成十二烷二酸二异辛酯,转化率97.2%(赵彦保,徐吉上,等.用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十二烷二酸二异辛酯基础油的方法:中国,103274938A[P].2013-09-04.)。以上两种催化剂活性还是偏低,导致二元酸的反应不完全,产物转化率分别为98.5%、97.2%,产品酸值比较高(通过转化率可以计算,分别为8.5mgKOH/g油、13mgKOH/g油)且需要通过碱洗、水洗等工艺对产品中催化剂脱落的酸性组分进行中和,产生部分工业废水;催化剂均为先制备载体(TiO2-Al2O3、TiO2-ZrO2),再浸渍负载硫酸、煅烧而成,浸渍过程使用稀硫酸更容易腐蚀催化剂制备,制备过程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以固体酸催化剂制备一元酸季戊四醇酯产品酸值高、固体酸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少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酸碱双功能的固体催化剂CaO/HMCM-22催化合成一元酸季戊四醇酯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酸碱双功能固体催化剂CaO/HMCM-22催化合成一元酸季戊四醇酯的方法,步骤如下:
以CaO/HMCM-22为催化剂,将一元酸与季戊四醇混合进行酯化反应,过滤除去固体酸碱CaO/HMCM-22催化剂,滤液即粗产品,精制除去多余的酸即获得精制的一元酸季戊四醇酯。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元酸与季戊四醇摩尔比为(4.1-4.8):1,催化反应条件为在100℃-220℃催化反应2-10h。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元酸为癸酸、正辛酸、己酸。
进一步地,所述的催化剂CaO/HMCM-22质量为一元酸质量的2%-3%。
具体地,所述的酸碱双功能催化剂CaO/HMCM-22制备方法如下:
将硅铝比为1:(10-50)的MCM-22分子筛与铵盐溶液在40-80℃的水浴、超声条件下进行离子交换2-4h,过滤、洗涤、干燥;重复上述步骤3-5次;将干燥后的物质在350-650℃下焙烧,得到HMCM-22分子筛;
将HMCM-22分子筛在钙盐溶液中浸渍,温度60-80℃搅拌1-6h,过滤、烘干得到催化剂前驱体,将催化剂前驱体在350-650℃下焙烧2-5小时,即制得CaO/HMCM-22催化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铵盐是硝酸铵、硫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的铵盐溶液浓度为0.1-1.5mol/L。
作为优选,所述的钙盐是氯化钙、次氯酸钙、氯酸钙、硝酸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所述钙盐溶液浓度为0.5mol/L~1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28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锌筒或碳芯装入装置
- 下一篇:带有锯齿状电极片的锂离子电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