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学计量的锂钴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42715.2 | 申请日: | 200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9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J·M·保尔森;申善植;朴洪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 计量 氧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3月16日、申请号为200780016564.2、发明名称为“化学计量的锂钴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化学计量组成的锂钴氧化物,其可用作可充电锂电池的阴极活性材料。
背景技术
1980年的一篇报道公开了LiCoO2可用作可充电锂电池的阴极活性材料,随后又进行了许多研究,从而使LiCoO2作为可充电锂电池的阴极活性材料而被商业企业采用。但LiCoO2的高成本占电池产品成本的大部分(约25%)。激烈的竞争迫使可充电锂电池的生产者降低成本。
LiCoO2的高成本由两个原因造成:首先是钴的高原料成本,其次是在大规模生产期间建立可靠的质量管理及确保完善的过程控制所需的成本。
尤其是,该质量管理和过程控制意在获得重现性高的具有最佳性能的产品,使每批产品的性能与最佳性能间仅有微小波动。LiCoO2性能的高重现性和低波动性在目前高自动化的高电容量锂电池生产线中至关重要。
但一个主要问题是LiCoO2为敏感材料。生产工艺参数的微小变化即可造成阴极产品性能的巨大波动。因此质量管理和过程控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
LiCoO2为化学计量相(stoichiometric phase)。尚无文献报道有在正常条件(例如800℃空气中)下Li∶Co非化学计量比的任何可靠指标。
仅Li∶Co的比例非常接近1∶1的化学计量的LiCoO2具有适用于商业锂电池中阴极活性材料的特性。如果Li含量高于1∶1,则LiCoO2将与第二相共存,该第二相含有过量的锂且主要由Li2CO3组成。Li2CO3杂质在商用LiCoO2阴极活性材料中是非常不希望出现的。已知这类样品在升高的温度和电压下会表现出不良的存储性能。一种测量所述存储性能的常规测试是使完全充电的电池在90℃下存储5小时。
如果阴极含Li2CO3杂质,可能会导致聚合物电池的严重膨胀(厚度的增加)。即使坚硬得多的方形蓄电池(prismatic cell)的金属壳也会隆起。
如果Li含量低于1∶1,则该阴极将含有二价钴,即LiCoO2与钴氧化物共存。缺少锂的LiCoO2在高压(>4.3V)、尤其是在高温下会表现出不良的循环稳定性。推测存在于钴氧化物相中的二价钴的较高的催化活性促使LiCoO2表面发生不想要的电解质氧化。或者,二价钴可能——尤其是在高压下——溶解于电解质中,而在阳极一侧沉淀出来,从而破坏阳极表面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层。
只有在实验室中才可通过简单地加热LiCoO2容易地制备几乎不含Li2CO3或CoOx杂质的化学计量的LiCoO2。在文献中已阐明了这种(纽扣电池中)阴极的高循环稳定性。推测该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归因于两个因素:(1)小规模时(实验室规模的样品)过量的锂(Li2CO3)易于在烧结期间蒸发,以及(2)加热可修复任何由于在空气中暴露而造成的对LiCoO2表面的破坏,这可能是通过碳氢化合物的还原作用而实现。
在大规模生产中,类似的LiCoO2再加热对于解决可能发生的高温特性和循环稳定性相关问题是无效的。首先,大规模生产的LiCoO2不具有被破坏的表面。生产后该产品通常被装入密闭包装,因此任何由于暴露于空气中而造成的破坏几乎都是不存在的。其次,在大规模生产中,过量的锂几乎不能蒸发。因挥发相以极小的热力学平衡分压存在,故仅有极少量的Li2CO3可分解。在小的分压中气体输送非常缓慢,因此仅有微量的Li2CO3可分解。如果我们处理大量的样品,该气体输送不足以使大量的Li2CO3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27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